• 32阅读
  • 0回复

许国富 投递温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22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今日星座

  许国富 投递温馨
  本报记者 周笑浪
  邮递,一个极其平凡的工作,而北京市颐和园邮局30岁的投递员许国富,却在这个不起眼的岗位上做出了耀眼的成绩,先后荣获邮电部、北京市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7年岁末,他作为中宣部表彰的“爱岗敬业、文明服务”的优秀代表,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
  一次,班长交给小许一封寄自台湾的信,收信人的地址只有寥寥几个字:北京西苑34号。信封上贴满了很多邮局“查无此人”的批条。这就是邮递术语所称的“死信”。小许利用业余时间,走遍了辖区所有的居委会和所有大街小巷的34号,在民警和老住户的指点下,又从海淀找到西城,在福绥境派出所,他查阅了30多本住户资料登记册、上万张户籍卡,终于找到了收信人的女儿。
  为了消灭更多的死信,小许用了8年时间、400多个休息日,骑自行车跑遍了北京的所有大街小巷,把居民区拆迁、道路扩建、单位变更等情况一一记录下来,又专门去北京图书馆查找北京地名演变的历史资料,和同事们分类整理,编制出一部百余万字的《瞎信字典》。这字典成了小许和他的伙伴的好帮手。12年来,仅小许一人就送出地址不详、不正确的“死信”2万多封。
  小许是个有心人。一次,他给一位用户送信,见门口没有信报箱,照理,他只要把信从门缝里塞进去就行了,但他担心信件丢失,就按收信人名字喊了几遍:“周刚师傅,来信了。”没想到一位小伙子气冲冲开了门,瞪着他吼道:“你吵什么,我这刚下夜班睡觉,让你吵醒了。”事后小许想,如果周师傅门口有个信报箱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于是,他找了旧木料为周师傅安了个信箱。这些年来,小许共为用户做了400多个信箱,为没有门牌号的用户做了1000多块经派出所审定编号的门牌。
  每逢刮风下雨天,为防止邮件被风刮跑、被雨淋湿,小许就把邮件装进塑料袋里,用线缝好口,并多留一段线,拴上根小木棍,用胶条固定在用户的门框上,确保了邮件万无一失。像这样的防雨信袋,小许做了3000多只。
  为了让用户能随时找到自己,他自费买了BP机,印了名片,红色的名片上印着“共产党员、投递员许国富”,印上了单位、家里的电话号码和寻呼号码,分发到用户手中。每天,小许接到的电话、寻呼几乎都是用户打来的,诸如代取汇款、代买邮票、代发信件、代交电话费之类的“分外事”,小许干了多少,谁都数不清。
  用户贾文慧是位退休教师,桃李满天下,邮件比较多,但她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家离邮局又比较远,小许就把贾老师列为重点服务户,不仅为她代发信件、取邮包,还经常为贾老师买粮买煤。贾老师也把小许当亲人,她的医疗保险卡上填的第一召唤人就是许国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