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中亚:美欧大国瞩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24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中亚:美欧大国瞩目
  本报记者 严正 孙勇军
  为了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一些大国和地区力量正不断加强在中亚地区的争夺,其基本态势是美攻俄守;前者得寸进尺,后者力挽颓势。
  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中亚争夺的主要做法是:加强政治、军事影响,鼓励中亚国家对俄的独立倾向以及在独联体的离心倾向,遏制伊斯兰势力的渗透和扩张,逐渐把中亚国家纳入西方体系;与此同时,通过加大投资,控制中亚五国的经济命脉,攫取石油和天然气,以应付下个世纪可能面临的能源挑战。为此,美国等西方国家近年来加强了同该地区一些国家的高层交往。去年美国曾先后邀请吉总统阿卡耶夫、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等中亚领导人访问华盛顿,并敦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之合作,美政府准备对每年向中亚地区提供的22亿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和改革起步资金”追加34%的金额;北约秘书长索拉纳穿梭访问中亚各国,积极推进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范围内的军事合作。迄今为止,中亚五国中已有哈、吉、乌、土四国加入了该计划,塔也提出了申请。根据上述计划,美日等西方国家为中亚国家提供军事装备、培训军官,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美国士兵已首次进入中亚,在哈南部参加军事演习。据报道,中亚三国(哈吉乌)在4年前建立了中亚联盟,它们在经济上达到一定程度一体化后,正力图使这个联盟成为强大的军事政治联盟。最近塔吉克斯坦已提出作为全权成员国加入联盟的申请。北约在军事建设上向中亚联盟国家提供了全面帮助。去年年底在塔什干召开北约和中亚联盟军事专家会议,具体讨论了北约与中亚联盟国家进一步合作的问题。今年将召开乌美联合委员会首次会议,积极启动美国培训乌军官的计划。美国等西方国家企图通过北约与中亚国家的合作,逐步缩小、排挤俄在那里的军事政治存在,最后取而代之。
  考虑到中亚曾是俄罗斯长期经营的“后院”,美国等西方国家似乎并不急于同俄在这一地区发生政治冲突,而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到经济领域,在加强同这些国家政治军事交往的同时,着力推进其“政治和经济改革”,兜售美政治、经济体制和价值观念。早在1994年,克林顿政府就宣布了促进中亚投资和贸易计划。美国大型石油公司谢夫隆、埃克森、阿莫科、莫比尔等都已决定“开发中亚”。美对中亚五国的出口每年翻番,已达到近10亿美元。仅以哈萨克斯坦为例,美国利用哈实行大规模私有化政策的机会,成功控制了哈多数基础行业,其中包括哈最大的田吉兹油田。据统计,哈30多家冶金、能源等大型骨干企业控制在西方财团手上,其总产值约占哈国民生产总值的70%。
  渴求能源的日本也瞄准了中亚。1995年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访日时,日本就承诺投资10亿美元解决哈石油的加工运输问题。日本三菱财团与美石油公司联手,致力于推进“跨世纪工程”———横跨亚洲大陆、长达8000公里的“泛亚石油大陆桥”。据一位日本外交官透露,该工程将耗资220亿美元。据悉到2010年,日本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将翻一番,其良苦用心不言而喻。西欧自然不甘落后。1993年访哈的法国总统密特朗也许是造访该地区的第一位西方国家首脑,如今法国也在这里兴建了石油精炼厂……
  伊斯兰世界当仁不让。就在苏联大厦将倾未倾之际,伊朗外长韦拉亚提“未雨绸缪”,率先出访中亚各国。与其它产油国不同,中亚各国深居内陆,没有出海口,而伊朗基础设施比较完备。1996年,哈萨克斯坦与伊朗签订协议,假道海湾向外国消费者提供油气,每天向伊朗北部港口运送3万—4万桶原油。同年中亚铁路网与伊连成一片,从而“使中亚各国首次得到了打破闭塞处境,摆脱俄经济控制”的机会。伊朗某政要甚至认为,“有了这条铁路,就等于对美国实行了禁运!”目前,伊准备与壳牌石油公司合作,铺设一条贯穿伊北部的天然气输送管线,将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输送到西欧。鉴于建成后它将是第一条绕过俄罗斯的运输线,克林顿政府表示,这一工程并不违背对伊制裁的达马托法。舆论认为,土耳其虽不与中亚五国接壤,但正在美国帮助下成为“西方在中亚施加影响的急先锋”。西方国家担心五国独立伊始经济衰退,伊斯兰势力和民族主义膨胀,有可能为原教旨主义的泛滥提供可乘之机,于是在中亚地区推行“信奉温和的伊斯兰教义的土耳其模式”。土总理德米雷尔借此呼吁中亚国家为“使21世纪成为突厥人的世纪”而共同努力。
  俄罗斯意识到了危机。为了反击欧美咄咄逼人的攻势和北约东扩不可逆转的强劲态势,俄积极推进独联体一体化,试图组建一个包括中亚各国在内的、针对西方的军事政治联盟,并把这一努力列为其外交战略的首要目标。俄提出以“集体安全条约和双边协定为基础建立独联体集体安全体系和防御联盟”。迄今为止,俄已同几乎所有独联体国家签署了军事合作协定或协议,中亚的哈吉乌塔四国都签署了集体安全条约。1996年4月,俄白哈吉签署了《关于加深经济和人文领域一体化的条约》。去年12月17日,叶利钦总统致函各独联体国家元首,提出了谋求振兴独联体的“一系列具体建议”,希望制定出一体化建设的共同战略。接着,切尔诺梅尔金总理于去年12月下旬和今年1月中旬先后访问了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分别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定。俄外交部认为,这些访问不仅对密切俄乌、俄塔关系,而且对加强俄在整个中亚地区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美欧日和伊斯兰国家对中亚战略资源的争夺,俄试图扩充原苏联时期建设的输油管道网络并把其用作输送中亚各国油气的主要线路。这样不仅可以得到可观的过境费,而且还可以通过掌握输送生命线进而争取政治上的主动。经过俄新罗西斯克港的输送管道仍是中亚油气外运的主要出路,目前尚掌握在俄罗斯手中。在里海石油所有权问题上,里海周边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它们纷纷先下手为强,在归属难辨的情况下着手开发。俄罗斯意识到,“如果不利用目前的条件充当里海问题的组织者,那么美国将取而代之”,俄“有被历史抛弃的危险”。不久前,俄政府第一副总理涅姆佐夫明确指出,俄不允许美加强其在里海地区地位。他提出俄在该地区必须更积极地行动,而不应成为局外人。(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