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夏甄陶略论 人的自我认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24
第9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者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夏甄陶略论
  人的自我认识
  人认识自我,不仅力求发现那些使人成为人或规定人之为人的东西,而且要穷根究底地追溯人何以会在自己身上具有那些属人的东西。这就是关于人本身及其特性和功能的起源问题。在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早期神话传说和宗教意识中,以及后来形成的涉及人的哲学思辨中,对此都有过解释。在这些解释中,神或上帝有目的地创造人并赋予人以人的特性、技能和生活本领的虚假观念,具有极其权威的普遍性。当然,历史上的一些唯物主义哲学家是反对神创论或神学目的论的。他们多用朴素的自然发生论观点来解释人本身及其特性的由来。最近两个世纪以来,人的自我认识逐渐从种种虚假观念的纠缠中解放出来,走上了力求符合于人本身的实际发展的探索道路。对于这种转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了划时代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给自己提出的任务,就是“要把他们从幻想、观念、教条和想象的存在物中解放出来,使他们不再在这些东西的枷锁下呻吟喘息”。
  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见物不见人,似乎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没有关于人的理论。这至少是一种极大的误解。事实上,不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整个理论体系在内容的展开上从来没有脱离过人和人的活动,而且在他们的许多著作中,还就关于人本身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全新研究,并作出了深刻的理论回答。特别应该指出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一种关于人本身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观点,这可以说是他们关于人的理论的核心内容。他们反对神学创世说,肯定“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他们反对把人仅仅看做是自然存在物,强调现实的个人都是社会存在物。离开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在社会之外的人,只能是非现实的、抽象的人。他们反对从意识出发,坚持人的意识始终“是社会的产物”。
  马克思和恩格斯特别强调,现实中的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因此,不应把人只看做是“感性对象”,还应该把人看做是“实践的、感性的活动”;认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实践、感性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的其他活动,是理解人本身的存在和规定性、理解人的变易运动和进化发展的基础。
  在当代,人对外部自然界的外向认识正在突飞猛进地扩展和深化,但是,人对人本身却反而充满着疑问,“人是什么?”这个一直在不断地作出回答的问题,至今仍然是人的自我认识中最突出的主题。我们认为,要进一步深化人的自我认识,要进一步揭示“人是什么?”的丰富内涵,仍然离不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实践的唯物主义这把钥匙。(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