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栅栏随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24
第12版(副刊)
专栏:茶楼

  栅栏随笔
  李耕
  略具装潢样式且工艺稍觉考究的栅栏,似少女脖子上的项链,点缀着花圃、草坪及街心雕塑。池塘、古典碑铭、摩崖石刻及阁楼亭榭间的某些畛域,也因栅栏的圈围而让人感到安稳、幽僻、闲适或所在环境的珍贵。虽也有田园篱墙那种“莫入”的背影或给人一点两阵疆界狙击于“战火”的感觉,但在簇簇花卉与芊芊碧草烘托的栅栏面前,其情调是既沉重又浪漫的,并从威严中透出一种轻松的休闲的美来。在布加勒斯特,在索非亚,在国内的一些滨海城市与花园式的海的岛屿,我就抚摸过这样一些造型精巧的几乎等同于一种艺术品的铜质或铁质的栅栏,它,既是一种“警卫”的象征体(已失去或淡化了本意中栅栏的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战斗”作用)却又实在是一种美的布施与文明的体现。
  今日,在日常生活中矗立在我面前的铁栅栏(或曰铁门,或曰防盗门),森森铁面,赳赳雄姿,有如刺猬耸起的警觉的针芒或两阵对垒时擎起的日夜警戒着黑手侵入的戈矛剑戟。如此铁栅栏,作为一种安全措施或体系的存在,栅栏外的不安全因素的游荡与潜伏,就必然是与铁栅栏相对峙的对应物了。
  作为今天的城市居民,当然不可不为今日居住之安全担忧甚至会闪现出一种风险降临的幻觉,“居安思危”也就被编入日常思虑的课题了。我所居住的大院,随着某种浪潮的鼓噪,拆毁了围墙,改建的是一爿爿商店、舞厅、咖啡屋、大酒店、音响商城、美容发廊及大屏幕武打言情影视厅等。随着喧闹的侵入,各种不安全因素也就变换着各种形式而随之进入了。破门而入者有之,撬门锁而入者有之,溜入院内在浓密的树荫下偷香盗玉者有之。铁栅栏,也就在这样的时刻,进入大院的疆界而成为我们不得不信赖的“警卫”了。
  一道栅栏,这是大门,而且配有门卫;又一道栅栏,这是生活区,白天开晚上锁;再一道铁栅栏是电动的,安装在单元的楼进口,非请莫入。最严密的大概就是自己门户的这道铁栅栏了。明锁暗锁,森严壁垒,安全系数是增大增强了,却将不安全因素关之门外的同时,又不得不将自己锁在栅栏之内,使之与邻里及社会交往形成一种不方便或不甚和谐的现象,视觉和心理,似乎都让人面对着生活中的一种非开铁锁才可相握相交相谈的“铁幕”。虽然是这样,愿选择的,当然还是铁栅栏内的安全,至于其他,当可退而求其次。拒外界骚扰于铁栅栏之外,却又将自己的某种自由囿于铁栅栏之内,但在人的心理上却是安稳的,“平安是福”,因为失去了安全,一切都将成为虚幻。
  生存在铁门或铁栅栏这样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矛盾体中,当会让人缅怀起装潢性质的一些虽无威严之状而造型精致的栅栏来,并让人的心灵徜徉在一种祥和与温馨的氛围的回忆之中。但对这在今日严守门户又无怨无悔于严寒酷暑、锈迹斑斑、疲累已极之中无一声叹息的铁栅栏的品格,不得不让我肃然起敬。抢劫、诈骗以及贪污腐败的被扼制,让人不能不想起铁门或铁栅栏的辛劳与功绩,若果说铁门之外还有一重令人敬重的“铁门”,这便是那些严厉打击犯罪活动的力量了。若果没有这重力量,再重再结实的铁栅栏,也同虚设。
  没有铁栅栏的世界是美好而令人向往的,这只有在有铁栅栏的岁月过程中去逐渐消除,铁栅栏才有可能进入这样的升平世界。正如和平,必须以人类共有的和平意识去抑制战争甚至不惜以战争去扑灭战争求得和平一样。文明素质的不断提高,加上“铁门”的威势,人类未来的世界,当会是没有“铁栅栏”的世界。这也许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希望,往往是需要等待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