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故乡竹桥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24
第12版(副刊)
专栏:九州风物

  故乡竹桥情
  罗理诚(哈尼族)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童年的趣事都成为遥远的过去,逐步从记忆中消失,惟有故乡的竹桥和童年过竹桥的情景,并没有因时光的流逝而淡忘。每当我走过现代建筑的大桥时,总是想起故乡的竹桥;看到都市的孩子在公园里玩耍时,就会想起自己童年在竹桥上摇荡嬉戏的情景。甚至,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也总是莫名其妙地和故乡的竹桥联系在一起……
  我从小生长在哈尼山寨,那里沟壑纵横,河流遍布。有河就有竹桥,有溪也有竹桥,为缩短山寨之间、民族之间往来的距离,甚至在没有流水的深谷间也架起了一座座竹桥。竹桥成了故乡的一大景观。
  故乡的竹桥,多姿多彩,规格不一,形状各异。有在铁索上铺筑竹片,跨度达几十米乃至上百米的竹吊桥;有用很多根竹子接起来筑成拱形,跨度为一二十米的竹拱桥;也有用几根竹子绑在一起横跨小河两岸,距离不足十米的竹桥;还有用两根竹子绑起来就做成的简易竹桥。
  故乡的竹桥,就其艺术价值和科技含量而言,没有赵州桥那样精深的历史价值,也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那样的雄伟气派,甚至与很普通的现代桥梁相比也感到逊色。但,她是故乡人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施。盛夏时节,地处云南南部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的故乡,倾盆大雨时常降临。突然间,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平时的涓涓溪流,成为奔腾汹涌的洪水,人们只有借助竹桥才能维系隔河两岸彼此间的正常往来……
  故乡的竹桥,之所以令人难以忘怀,值得赞美和称颂,就在于她具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晴天雨里,她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横卧在河堤两岸,默默地承受着人类的踩踏和重压;她具有无私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她不怕日晒雨淋,不畏洪水冲击,笑迎澎湃的河水,载走人间的哀愁,即使是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她也不会给人们提出什么苛刻的要求,纵身跃入河里,无怨无悔地冲向远方。人们称颂她,是因为她面对洪水的威胁,凭着无畏的勇气,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人类,挺起不屈的脊梁,把无数来往的人们载过河流的彼岸,载向希望的田野……
  我迷恋、钦佩和崇拜故乡的竹桥,但更使我迷恋、钦佩和崇拜的是我们民政干部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筑起的一座新的“桥梁”。当我踏上家乡的竹桥,我就想起我们的民政干部,想起长年累月生活在最基层的民政助理员,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工作,才使许多一触即发的社会矛盾降了温;为无数颗起垢的心灵增添了润滑剂;给众多生活绝望的人点燃了希望的火炬。正是他们的忘我劳动和负责精神,才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地送到一个个灾民和贫困户的心坎上,架起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
  咱们的民政干部,和家乡的竹桥一样平实无华,悠悠情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