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清风出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24
第12版(副刊)
专栏:

  清风出袖
  罗建军 曹均宏
  “建军,建军,你可是稀客呀!”刚跨入院落的大门,一阵爽朗的笑声、问候声便紧随其后地传来。还没有等我转身,熟悉的身影便出现在我的面前,没戴军帽,须发如银,一身整洁的旧军装是他几十年如一的“包装”了。孙毅将军用力地同我握了握手,然后,惯例地抬起左手在我的胸脯上“猛捶”了两下,眼睛闪闪发光,胡子微微翘起。
  走进会客室,墙壁上挂着孙老将军与一些名家的书画作品,周围是一溜书架。写字台上铺陈着笔墨纸砚,屋内墨香扑鼻,与其说是一间会客室不如说是一间简朴别致的书房。孙老将军八十岁才开始练书法,寒来暑往从未间断。十几个春秋过去了,老人把自己的心血、热情、意趣融入书法之中,落落大气,渐渐形成,在书法界颇享盛名。
  落座后,老将军告诉我,他之所以对书法情有独钟,是书法蕴含的文化与艺术和怡神养气之功效,所谓的练字就是练神,练神就是练心,练心就是练身。神、心、身相得益彰,兼收并蓄,何乐而不为呢?!他说:“练字之时,必须荡掉心中所有的污浊之气,才能运气如神。古人讲求心斋,曾说一位工匠在雕刻时应忘掉所有的是非利禄,把心融入所雕之物中,才能雕刻出栩栩如生的作品,我看有一定的道理。不仅练字,就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也应忘掉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待遇,而全身心投入进去,才能学有所成,练有所进,做有所果。”
  老将军笑眯眯地打开话匣子,便倒出他那些不平凡的经历。
  “我的家很贫穷,童年时代读不起书,而是读着社会这部一副副冷眼歧视的面孔,经常无端挑剔、讥讽和欺压穷人的书。记得十二岁那年我才开始上学,一次上作文课,题目是‘说竹’。我勉强凑合写了一篇交了。教师却把我单独叫去,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给了我一篇他自己的文章。这么多年了仍记着一些句子:‘竹者,君子也。立根厚土,风雨不摇;中空外直,更有劲节;寒暑不凋,清瘦怡然;生聚成林,竞相勃发,故苏子云‘不可一日无此君也’……我豁然明白了老师的用心,从此立志像竹子那样立定脚跟,挺直腰杆,奋发图强,勤勉苦读……”
  红军长征开始时,他任军委教导师的参谋长,有一匹膘肥体壮的战马伴随着他征战沙场。可共产国际那位著名的代表却说:“孙毅是从旧军队过来的,不能给他马骑!”在当时错误路线下,居然同旧军队决裂,投身革命的历史也成了“莫须有”的罪名!心爱的战马被杀掉了,可困难与挫折却练就了一双铮铮铁腿。“我从此再不怕走路了,不管这条路是如何的布满荆棘,如何的曲折,如何的漫长……”
  “若是这点委屈都受不了,谈何革命。在那时,‘左’倾错误路线下,许多干部都饱受委屈,我个人的这点经历又算得了什么呢?名利地位,荣华富贵,你长我短,不过是身外之物,都不是共产党员所要的。”
  谈到待遇问题,将军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应该把待遇看成是人民对自己的信任,而不能看做是个人的私有财产。老将军配有专车,但他很少乘坐。可左邻右舍的若有急事,他的车随叫随到,成了公车。甚至连自家的院落都成了周围粮店和百货店的库房。
  “年轻人更应该多吃些苦,自觉地磨练自己的意志。想当年和朱老总吃一块红薯的年月,虽说艰苦,可心里痛快,特别是打了胜仗,往老乡的热炕头一躺,那滋味,像你们这些睡席梦思的青年人是体会不到了。”
  话题转到老人的社会活动。人们都知道,老人九十多岁了,鞍马劳顿几十年,本该颐养天年,可这些年,他却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社会的公益事业中去,先后担任了近六十所学校的名誉校长或校外辅导员,往来于学校,穿梭于营房,奔走于工厂,给学生们讲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课,同青年们一起谈未来谈理想……他那年轻的心态,丰富的阅历,渊博的学识,对人生与社会的真知灼见,感染、激励着与他接触的每一个人。
  老人高兴地说:“我很乐意和你们年轻人在一起,我也是你们中的一员。和年轻人在一起,我显得年轻而快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