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走进圣诞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25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走进圣诞夜
  □邢世嘉
  当白发银须的圣诞老人在五光十色的彩灯彩带笼罩下出现在欧洲的街道、广场、商店时,圣诞节就临近了。我不是基督徒,也无过圣诞节的意识。谁知在去年旅欧时,竟也被欧洲人的圣诞氛围所感染。
  在欧洲,这的确是一个颇富感染力的节日。
  欧洲人过圣诞节并不仅仅只是12月25日这一天,而是整个一个月。一般一进入12月,人们便在兴奋中筹备,12月25日是高潮,高潮之后的尾声要延续到下一个月上旬。在欧洲人眼里,圣诞节象征欢乐、祥和,能驱散隆冬的阴暗和严寒,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温暖,自然是不可以轻视的。我到欧洲时正好是12月初,这时的欧洲,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乡村,所到之处,无不洋溢着欢快的节日气氛。彩灯、彩带各显风姿,装扮着欧洲的大小广场、街道,以至乡村院落。这时的欧洲人显得特别的忙碌而欢快。为了这个神圣的节日,人们似乎一切都不再计较,节日的期盼把他们的心情装点得十分美好。于是,圣诞树、圣诞老人、圣诞蜡烛、圣诞卡、圣诞礼物就在这种美好的心情中筹划着、准备着。进入12月中旬,这些东西便在欧洲的大街小巷粉墨登场了:圣诞树色彩纷呈、圣诞老人慈眉善目,形形色色的圣诞礼物在百货公司和大小超市大出风头,各领风骚。
  顺着浪漫之都的繁华大街领略巴黎的圣诞之夜,那个景致简直让人感到如梦如幻。塞纳河畔流光溢彩,香榭丽舍大街是光和色构筑的迷宫,艾菲尔铁塔已被彩灯装饰得像五彩的光塔,一改白昼居高临下的冷峻而变得温柔而多情。莫非圣母玛丽亚要从天堂顺塔而下,也要为她的圣子耶稣祝贺生日?在欢度圣诞的日子里,巴黎人将其固有的浪漫情怀发挥到极致。最能体现这一点的便是那大街小巷展现给我们的灯饰构图:和平鸽,形象、动感;玩偶,幽默有趣;圣诞老人活灵活现。我想,这些别具一格的灯饰图案给巴黎的梦境将增添多少浪漫的背景!
  我第一次被欧洲人的“圣诞情结”所感染,竟也莫名其妙的兴奋,企盼着12月25日的来临,看看圣诞之夜的夜巴黎又将是怎样的令人眼花缭乱。
  然而,等到这一天来临时,我们已离开巴黎到了罗马。也许缘于罗马文化的厚重,这里的圣诞节就没有巴黎的那份狂热和浪漫。虽然超级市场、食品店、玩具店有经过装饰的新姿,但却没有巴黎灯饰的出奇制胜;虽然人们也在匆忙选购火鸡、水果或为孩子买新鞋新衣,但却少一些巴黎的狂热。人们的脸上隐隐地呈现着庄重和虔诚。12月25日早上,我们看到许多罗马人携儿带女到梵蒂冈诵圣经、做祈祷。教堂礼拜堂气氛十分严肃,弄得心中无上帝的我也变得虔诚起来。
  该吃圣诞大餐的时候是欧洲时间晚上7时。所谓圣诞大餐,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无非是熏烤火鸡、圣诞布丁,是平时很少吃的。其它仍是面包、奶酪、意面、意粉之类,还有就是冰淇淋有了圣诞树的造型。我们用餐的这家餐厅是地道的意大利人开的。规模虽然不小,装饰也还考究,但用餐的人极少。跑堂、下厨都是他们自家人,奇怪的是在圣诞之夜,这家人的脸上并不见喜悦。大厅里所陈设的“马厩”、圣母、圣子、约瑟等人物塑像所构成的耶稣诞生的情景,与这里的气氛似乎很不协调。这使我更加强烈地感觉到,同在欧洲,罗马人和巴黎人对于圣诞节的心态有着很大的差异,前者仍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而后者却融入了更多民间习俗和现代文明。
  罗马的圣诞之夜是沉闷的。在梵蒂冈逛了一天世界教会中心,甚感疲惫。上帝并没有给我多少力量,我已无兴致再感受罗马的圣诞之夜了。何况,店主是天主教,还得提前关门,准备去教堂参加子夜弥撒。我们不得不离开这家餐馆。
  圣诞之夜的罗马,街上行人稀少,人们可能去了临近的教堂,祈求上帝或主的保佑。而此时的法国人也许正围着圣诞树纵情歌舞,或在圣母院广场观看圣诞剧《耶稣的诞生》,德国人正在聆听科尔总理的圣诞祝辞……
  圣诞节的过法虽然不同,但都是自己选择,如同自己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圣诞夜的烟囱无论擦得多么干净,窗户无论怎样的敞开,那鞋袜里的礼物永远是劳动的成果,而非圣诞老人的恩赐。美好的传说固然美好,而美好的生活需要创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