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06
第10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徐祥临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这是党中央洞察时势,高屋建瓴的战略性决策。
  信息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一切事物的属性,它反映着系统运动的状态。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是特定的人类信息。纵观历史,人类从有语言到发明文字,经历了几十万年;从书写文字到发明印刷术经历了几千年;从印刷术到发明现代通信工具(电报、电话、广播、录音、电视等)用了千余年;从第一代视听工具出现到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及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到因特网开始商用,都相距不到五十年。可见,信息科学、信息技术是以加速度的方式发展的。在古代,人类也要交流信息,但人们似乎感觉不到信息的存在,更不要说信息业。但是,本世纪中叶以来,信息技术犹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经过几十年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创新与积累,信息技术已进入大规模工业化应用阶段,迅速改变着人们的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对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的关键因素。在信息产业的带动下,一些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在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地位。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较量中,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更加严峻的挑战。过去,中华民族错过了很多发展机遇,造成了令人痛心疾首的落后局面。现在,信息社会正在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我们必须迎头赶上,充分利用作为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重要资源的各种信息,在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中,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国民经济信息化,是指作为资源的各类信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愈益重要作用的过程,也是信息产业由先导产业变为主导产业的过程。早在1984年,邓小平就提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江泽民同志强调:四个现代化,哪一样也离不开信息化。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程度显著提高”,作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一些认识问题亟待解决。首先,要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信息纵向流动形成的思维惯性。信息主要是横向流动,信息的发布者与接受者是平等的。但一些同志至今仍然只习惯于看上面眼色行事,而不善于主动收集信息进行自主决策。这样就大大削弱了信息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尤其是企业,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必须实现信息化。这并不是要求企业在现有的业务流程外另加一套信息流程,而是说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必须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比如,我国的很多企业仍然保留着生产员工占大多数的橄榄型人员配置方式;而现代企业的员工配置应是哑铃型的,即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员工少,而产前产后从事调研、销售的员工多。其次,要破除封闭观念。封闭观念也是计划经济体制留给我们的历史包袱。信息社会是高度开放的,不仅要求我们成为信息的主动接受者,还要成为信息源。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有必要这样做,党政机关更应该这样做。党政机关是社会的神经中枢,自然也就是信息的集散中心。党政机关的信息都是公共信息,除涉及国家机密外,应尽可能地向社会公开。这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更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再次,要树立驾驭信息的信心。一些人对于使用计算机,利用信息网络还存在恐惧感,觉得在学习运用上有困难。其实这是完全不必要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等信息工具有利于人们利用信息,而不是与人为难。只要敢于接触这些工具,我们就容易在信息社会中获得自由。不过这一关,我们就很有可能沦为信息社会的边缘群体,必须有紧迫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