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踏雪造访“阿巴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23
第2版(经济)
专栏:牛年岁末走农家

  踏雪造访
  “阿巴基”
  本报记者 高云才
  大地上一层厚厚的积雪把天空辉映得那么那么地蓝,偶尔有几只雪鸟在滑翔,给村庄留下几声清脆的鸣叫,回音袅袅……对于我这样一位远方客人的造访,朝鲜族“阿巴基”崔南洙有点不知所措,他搓着双手,把我引进院子。
  屋子坐北朝南,砖墙水泥结构,铺盖着整齐规则的石棉瓦,屋檐上形成的冰溜在冬日的阳光中熠熠流彩。院子很大,水泥铺成,昔日的草垛院墙已被整齐的钢筋网墙所取代。
  崔老汉热情地把我领进屋子。屋子分东西两个厢房,东房是儿子和儿媳妇住的,西房是崔老汉老两口住的。
  “家里种多少地?种玉米、麦子还是水稻?”
  “我们家一共承包了两垧四地(东北土话,合36亩),全部种稻子,1997年收粮食18000公斤。”
  “卖粮食有困难吗?打白条吗?”
  “不困难,政府有保护价,也没有打白条。再说,我们这儿生产的大米是黑龙江有名的五常大米,市场上好卖。每公斤大米要卖两块四,卖米不愁。”
  “你们家几口人吃饭?一年能收入多少?”
  62岁的“阿巴基”同我算起了一笔细账。他家一共有六口人,除了儿子以外,还有两个闺女。大女儿出嫁到县城,小女儿高中毕业后就到上海打工去了,现在一年大概能往家里寄6000多块。1997年卖大米4500公斤,卖稻子4400公斤,收入1.5万元;还卖了两头猪,收入2350元。“种责任田之前,我们家的日子是很苦的,现在日子很好过。”
  崔南洙家东西两个厢房都修建了很好的热炕,炕上布置了漂亮的有着浓郁民族色彩的茶几,摆着新鲜的桔子和香蕉。家里有进口的VCD机、先锋音响和进口电视机,整洁的手绢盖在一部程控电话机上。
  在黑龙江省五常市民乐乡,像友谊村“阿巴基”崔南洙这样的家庭只是一个中等收入的家庭。这个村的人均收入是3850元,村里的土地95%由老人耕种,大约有90%的青壮年去日本、韩国和国内的一些大城市打工去了。
  崔老汉只有一个儿子,本来也在外打工。可是,家里36亩地没有劳力不行,老汉还是让儿子回来和自己一起种田。老汉同儿子说:“种田是庄稼人的本行,再说现在种田收入也很好。”崔老汉告诉我,现在党的政策好,种子、化肥、农膜都不用发愁,但也有一个头痛的问题,就是农村缺乏综合服务组织。他们家36亩地,运化肥、耕地、收粮食、卖粮食等,都要雇人雇车。不仅花费大,个中道道儿也不少,而且还特别难雇。有时还会耽误播种时间,错过节气,耽误生产。现在,农业投入很大,弄不好,还要亏本。他告诉我,希望能让乡里帮助建立农业生产综合服务组织……
  临走时,崔老汉把我送出好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