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剧团争奖为哪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23
第10版(舞台屏幕)
专栏:旁观者说

  剧团争奖为哪般
  刘玉琴
  一个时期以来,戏剧工作者创作和上演了大批优秀作品,许多作品深受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当之无愧地获得了各种奖励。毫无疑问,必要的评奖对多出精品,推出新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目前的戏剧界也存在着一些不太正常的现象。一些艺术团体和创作人员在创作指导思想上出现偏差,把作品获奖当做了最终目标。比如有些剧团排戏主要是为了争个什么奖,所以戏主要是演给专家看的。他们着意揣摩专家意图,反复征求专家意见,因为只有专家满意了,作品才有希望获奖。有的戏还没排出来,就声称要拿这个奖,那个奖,在一些人心中作品获奖似乎成了最终目的。还有的戏因为领导拍板要上演,明知本子不过硬,演起来有难度,也知“难”而上。因为于评奖有益,可以拉来赞助。这些情形常常导致了有的戏排出来之后上演不了几场,甚至只演一场,便刀枪入库,因为没有观众;有的戏演的场次不少,但没有任何市场回报,剧团很可能是演一场赔一场。
  剧团争奖是好事,获奖也是好事,这可以成为一种动力。但文艺工作者的唯一使命是把优美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这是社会主义文艺始终坚持的方向。因此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二为”方向,把为群众服务,以观众的喜爱与否作为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群众不爱看的作品,即便获奖也产生不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文艺的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并不能从实践中得到体现。现在的戏剧界流传着这样三句话:领导不满意的很难搬上舞台,专家不满意的便不能得奖,观众不满意的便没有票房收入。这说法虽然有失公允,但从中可以看到剧团要想做到三方面都满意其实很难。所以在文化市场日趋多元化发展、戏剧舞台受到影视艺术的严重冲击下,创作人员更不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合乎奖杯上,而应放在多出精品、多出为观众喜闻乐见的好戏上。观众是最有发言权的评委,观众的认可是最高的奖赏。有了观众,便有了市场,有了市场,便有了“剧团有戏演,剧院有观众,市场有回报”的良性循环。否则,仅靠政府输血,排一场拨十几万元或者几十万元,不仅增加国家经济负担,而且什么时候才能有戏剧的振兴和繁荣?
  清代戏剧家李笠翁说过,“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写文章写戏应有主脑,排戏演戏也应有主脑。为观众演出便是“主脑”。所以,专家评奖要充分体现出观众的意志,剧团心里要摆正观众的位置,只要一切围绕观众做文章,强化观众意识,多创作群众喜欢的好戏,就能拓展出一片新天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