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福荫所及 不独当代——有感于我国四部古典文学名著搬上荧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23
第10版(舞台屏幕)
专栏:

  福荫所及 不独当代
  ——有感于我国四部古典文学名著搬上荧屏
  仲呈祥
  新年伊始,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鸿篇巨制四十三集电视剧《水浒传》。至此,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已先后被改编搬上荧屏。中国约九亿电视观众,乃至遍及全球的华裔观众,都能从荧屏上“读”到形象化的我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这意义绝不可低估。
  从《红楼梦》到《水浒传》,四部古典文学名著搬上荧屏,堪称我国当代电视文化建设的名垂史册、功在千秋的一项系统工程。
  首先,普及古典文学名著,功不可没。众所周知,近十余年来,电视文化的崛起,令历史悠长的书籍文化已失去了昔日在文坛的显赫地位。再畅销的小说,印数不过数十万册;而一部引起轰动性社会效应的电视剧,一播出即可拥有数以亿计的观众。但,一种严峻的现实文化现象令人思考: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精华的积累,主要并未体现在荧屏上,而是集中体现在图书馆里经过历史筛选和确认的古今中外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文化名著里;而毋庸否认的是,电视文化的崛起却令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把大量的休闲时光耗用在荧屏前,日渐疏远了图书馆,冷落了优秀的书籍文化。笔者曾调查过十余位研究生,居然都坦陈自己是看过电视剧《红梦楼》、《西游记》和《三国演义》后,才激起了他们认真研读文学原著的浓厚兴趣。事实上,不独研究生们如此,恐怕普通观众均是如此。且看电视剧《红楼梦》播放之后,新华书店的《红楼梦》抢购一空,甚至出版社一再再版!《西游记》和《三国演义》都有过类似的“遭遇”。利用现代化的电子传播媒介,将古典文学名著送进亿万寻常百姓家,福荫所及,不独当代。由中央电视台播出这些古典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剧而在中华大地乃至东南亚地区刮起的蔚为壮观的“红楼风”、“西游热”和“三国潮”,我们可以预言:虎年掀起“水浒浪”。
  其次,提高电视剧的文化品位和美学品位,成效显著。年轻的中国电视剧艺术,亟须向戏剧、电影等姊妹艺术吸取营养,尤须向源远流长的文学吸取营养,以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美学品位。实践证明:将古典文学名著改编成电视剧搬上荧屏,实乃明智之举。它不仅有效地丰富了年轻的电视剧艺术的文化意蕴,升华了荧屏视听艺术形象的美学品位;而且在实现从文学思维向视听思维转化的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了电视剧语言形态的日臻完善及其审美表现能力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从电视剧《红楼梦》到《水浒传》,确实也从一个重要方面折射出中国电视剧艺术日趋成熟的发展历程。
  再次,有利于提高电视剧艺术工作者的历史修养、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有利于提高广大观众乃至国民的整体精神文化素质。一般说来,电视剧艺术工作者转战于一个又一个的拍摄现场,镜头接镜头,荧屏复荧屏,容易养成一种对优秀的书籍文化“坐不下来、读不进去、想不深入”的习惯。然而从把《红楼梦》搬上荧屏起,直至新近完成电视剧《水浒传》的拍摄,都“逼”着主创人员们反复研读文学原著,并向一批资深的古典小说专家、教授请教。这对于帮助电视剧艺术工作者养成良好的读书、思考习惯,大有好处。不仅如此,由于电视剧艺术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保证了作品的思想艺术质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