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贝尔曼终于又来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23
第10版(舞台屏幕)
专栏:

  贝尔曼终于又来了
  大农
  对于一般音乐爱好者来说,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在同类体裁作品中的经典性和普及性,或有如契诃夫的《海鸥》于戏剧文学爱好者是入门必读书一样。迄今为止,在这部作品的众多录音版本中,当以俄罗斯钢琴大师拉扎尔·贝尔曼1976年与卡拉扬及柏林爱乐乐团合作录制的那张唱片最为权威,这已是音乐爱好者共同的看法。
  1996年6月,贝尔曼来北京,他要在北京音乐厅演出的就是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对于年事已高而且身体状况一直欠佳的贝尔曼来说,弹奏《柴一》这种需要激情和力度的作品是非常难得的,对广大中国音乐爱好者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只可惜,贝尔曼的那次中国之行因为各种偶然失误而成为“悄悄地来,沮丧地去”。先是演出主办单位不知此人为何方神圣而未加宣传,以致临到演出前几小时,连他当年的老同学、老朋友李德伦都打电话到音乐厅问,是“哪个贝尔曼?”加之别的原因,贝尔曼最终还是取消了这场本应令乐迷激动不已的“经典演出”。
  如今,贝尔曼先生经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公司的精心筹划、安排,将于本月底再次来中国访问演出。他将于29、30、31日分别在广州、上海、北京举办三场独奏音乐会。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贝尔曼在各种场合见到中国音乐界同行时多次表示,他一直盼望着能来中国演出,他知道中国有许多热爱他、崇敬他的听众,更有他早年的同窗好友李德伦、吴祖强等。他多年来甚至存有这样的宏愿:与李德伦合作在中国演出他拿手的《柴一》。
  当然,岁月不饶人。贝尔曼已不再是当年那个以辉煌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技巧来征服听众的钢琴奇才。在他的艺术巅峰期,他是公认的李斯特、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和斯克里亚宾作品的权威诠释者。已故前苏联钢琴大师吉列尔斯赞叹说,“就是把我和里赫特(本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钢琴家)的四只手加在一起,恐怕也抵不过贝尔曼的一只手”。近年来,渐入老境的贝尔曼已不再作炫技式的表演,而更多地注重音乐本身的内涵。贝尔曼此次来华演出的曲目除了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主要是李斯特晚期的作品,以沉静、内敛的风格为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