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中国杂技:墙里开花墙外香 是同胞疏远了杂技,还是杂技疏远了同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24
第11版(文化)
专栏:

  中国杂技:墙里开花墙外香
  是同胞疏远了杂技,还是杂技疏远了同胞?
  本报记者 傅振国
  在杂技世界,最负盛名的国际赛场有两个:一个是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杂技节,最高奖是“金小丑”。另一个是法国巴黎“明日”暨“未来”国际杂技节,它的最高奖是金奖第一名“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刚刚过去的1997年,中国杂技喜摘两颗皇冠明珠。在蒙特卡洛:山东杂技团的《车技》(上图)获“金小丑”,天津杂技团的《单手倒立》获“银小丑”。在巴黎:成都军区战旗杂技团的《双人双秋千———阿昌射日》获金奖第一名“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沈阳杂技团的《双爬竿———少林晨练》获金奖。
  双摘明珠,对中国这样一个杂技强国来说,并非偶然,但也不是件易事。
  中国杂技在技巧难度上还占有优势,但是这个优势已经变得不太明显。世界杂技发展的新趋势是向综合性发展,不仅要有技巧性,还要有艺术性、观赏性、趣味性,重视剧场效果;编排上追求主题情节化和全台晚会的整体构思。这方面我们还有相当部分节目陈旧过时,但是也有一些节目已处在世界一流。过去,一台晚会十几个节目互不关联,现在则用某一个主题像金线串珠一样将全台晚会组成有机整体,杂技界称之为“主题晚会”。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杂技的编导进入新境界。最突出的代表是战旗杂技团的《金色西南风》杂技晚会,15个节目调动了一切杂技技巧,展现了西南十几个少数民族的风情画卷。“对顶花坛”的技巧再现于佤族庆丰收的欢乐场景,“对手顶”技巧融合在景颇族祭祀的舞蹈之中,“顶碗”、“滚灯”、“柔术”则进入月夜的傣家竹楼。观赏这样的杂技晚会,观众可以享受杂技高难度技巧的险峻之美、柔情似水的艺术之美,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之美,大大增加了杂技承载的文化厚度。
  从参赛的项目上看,驯兽、滑稽、魔术一直是我们的短项。意大利的《驯动物》节目,马、大象、骆驼、犀牛、袋鼠、鸵鸟、长颈鹿等7种动物同台演出,简直是把动物园搬到舞台上了。高空大型节目,俄罗斯和朝鲜更具优势。
  在杂技走向市场方面,中国杂技应了那句俗语:“墙里开花墙外香”。在文化艺术门类中,出国演出人数最多、次数最多、创汇最多的是杂技演员。战士杂技团、战旗杂技团、山东杂技团等团体每年去欧美演出都在8个月以上。而在国内市场,群众只是偶尔在街头村落看见光着膀子摔打的“撂地摊”式演出,很少见到专业团体演出的高水平节目。全国专门的杂技演出场地只有两个———上海杂技场和武汉马戏厅,而上海杂技场已拆迁待建。1997年夏,中国杂技团在北京木樨地搭起一座临时马戏棚演出,观众盛况空前。可见,不是观众疏远了杂技,而是杂技疏远了观众。
  挑战迫在眉睫,要想在新世纪继续保持中国杂技强国地位,急需中国杂技界找准症结,拿出行之有效的对策。(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