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单田芳:快哉惊堂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06
第11版(文化)
专栏:

  单田芳:快哉惊堂木
  新华社记者 江涛
  每天,他那略带沙哑、极富个性的声音,通过106家电台、电视台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约6亿人同时倾听他讲述历史沧桑、风云变幻。如果把他讲过的所有评书连续不断地播出,可以整整播30年。他就是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
  一位听众说,“单”字繁体有7个“口”,“田”字又是5个“口”,再加上您本人一张口,一个人就占了13张“口”,难怪别人说不过您。可有谁知道,他这13张“口”是怎么练出来的?
  单田芳出生于一个曲艺世家,祖辈、父辈或说评书,或唱西河大鼓。从小耳濡目染,他五六岁时就能有滋有味地说上几段《包公案》、《呼延庆打擂》。但饱尝世事艰辛的父母执意让他改换门庭,上学读书,1953年单田芳考入东北工学院理工科。也是命中注定,他偏偏因病住院耽误了半年多的学业,此时新中国已诞生4年,评书艺人开始得到社会的尊重,单田芳重新唤醒了对评书的兴趣。1955年他正式拜评书老艺人李庆海为师,取艺名“田芳”。单田芳在鞍山市曲艺团迅速走红。深感自己史学、文学知识不足的单田芳,1957年报考辽宁大学历史系函授班,深造了3年。多年以后,他谈起这个决定时仍感叹:“正是当时的学习为后来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底蕴。”
  十年浩劫开始了。耿直的他因为说了几句真话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在一次批斗中,他的满嘴牙被打掉了,连急带气,嗓子发炎变肿,原本清亮浑厚的嗓音也毁了———这对一个评书演员来说意味着什么啊!后来全家又被遣送到农村9年,铲地、送粪、割草、积肥……一边干着沉重的农活,单田芳还在心里默默地背着书。他背三国、背水浒、背聊斋,背学过的诗词歌赋。古书背完了背新书,新书背完了就背学过的课文和小说,实在没得背了,就从头再背。他还在心底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再说上自己热爱的评书啊!
  1978年11月,单田芳终于得以平反。他回到了鞍山市曲艺团,又举起了心爱的惊堂木。从1979年到1994年的15年里,单田芳仅同鞍山电台合作就录制了评书43部,共3500多段。一时间,单田芳的评书“说”遍全国。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刚1993年出访美国,在华盛顿的一家华人商店里竟然也听到了单田芳说的《封神演义》,令他又惊又喜。
  评书这门传统艺术,自古以来其故事梗概(行话称为“书梁子”)一直是师徒之间口传心记,许多“书梁子”在这个过程中散失了。单田芳很早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要在有生之年把所知道的评书全部写成书,传给后人。十几年里,他已创作整理出47部共2000多万字的评书小说,相继出版。速度之快、数量之大,令人惊讶。
  评书节目大都是传统段子,而单田芳则大胆涉足近现代历史,他创作的《百年风云》、《乱世枭雄张作霖》、《千古功臣张学良》等书都颇受好评。今年,他又赶录了一部根据《90年代大案要案侦破纪实》改编的百集评书《江洋大盗缉捕纪实》。在他看来,评书不能墨守成规,需要贴近现实,走进当代人的精神世界。
  几年前,他在北京成立了“单田芳艺术传播公司”、“单田芳艺术学校”,把自己的评书改编成电视连续剧……人们从62岁的单田芳身上看到的,仍是20年前重返舞台时那个风华正茂的身影。20年前他曾由衷地感叹:“再没有比失去艺术自由更痛苦的了,也没有比彻底解放更痛快的了!”
  叶金中 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