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结合”的文章靠自己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25
第10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结合”的文章靠自己做
  田力夫
  当前,全党都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学习的目的是应用。那么,怎样才能应用得上、应用得好呢?这完全看“结合”的功夫。
  科学理论是社会发展的先导。但是,理论本身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而是通过一个中介环节——结合,即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人,把科学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产生出能够有效地改造主客观世界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然后再付诸于具体的实践活动,进而达到预期的效果。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社会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理论只有同具体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发挥指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同样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中央统一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工作,为什么有的地方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工作搞得好些,而有的地方却做得差些呢?说到底,区别就在“结合”二字上。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想当年,王明等人满口马列,谁能说他们讲的理论不对呢?可是一接触到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便屡屡出错。问题就在于,他们不能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毛泽东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坚持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才指导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在当代中国,是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才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无数事实证明,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是事物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反映了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是科学领导的基本点。领导水平的高与低,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理论与实际、中央精神与本地情况“结合”水平的高与低。
  怎样才能把邓小平理论、十五大精神同本地、本单位的具体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呢?必须明确,“结合”的文章要自己来做。有人说,“十五大精神好是好,就是太原则,没有解决我们这里的具体问题”。这种说法,实际上是没有搞清楚“结合”的文章靠自己做的道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这个“结合”的工作,能够指望马克思、恩格斯或者列宁去做吗?当然不能。它只能由中国共产党人去做。同样,贯彻中央精神,把它与本地、本部门实际情况相结合,解决本地、本部门的具体问题,这个工作,也只能由地方和部门的同志自己去做。
  做好“结合”文章,大有学问。首先,应吃透两头。一头是学深学透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真正把握精神实质,融会贯通。另一头是吃透本地、本单位的真实情况。不仅要掌握各个发展要素的现状及其相互联系,而且要明了它的历史,掌握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如果不把这两头吃透,就谈不上“结合”。其次,应找准结合点。这就是针对实际情况和问题进行领导决策。这个决策,既能体现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又能有效地解决本地、本单位的实际发展问题。舍此便称不上是“结合点”。再次,应扎扎实实苦干。体现“结合”的领导决策做出之后,关键是执行好、落实好。结合,最终是在干中实现的。
  “结合”的实质是创造。照抄照搬、生吞活剥、循规蹈矩,不可能做好“结合”的文章。创造,是发展的基本形式,是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的重要体现。每当改革和发展遇到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同志和党中央总是鼓励人民“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以便走出一条新路,干出一番新的事业。讲“结合”,必须具备创造性精神,体现创造性思维。要善于抓住发展机遇,敢于抓住新事物,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抓住了这些“新”,就抓住了“结合点”和领导工作创造性实践的着力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创造,解决问题,是时代对我们的呼唤,也是“结合”文章的妙处所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