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绿色的呼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25
第11版(科技)
专栏:

  绿色的呼唤
  本报记者 何黄彪
  在我们广阔的大地上,存在着大量废弃的尾矿库、排土场、露采坑以及因采矿破坏的荒山荒地。据估计,我国现有各类工矿废弃土地约6000万亩,这是一片多大的土地,又是一份多大的资源!
  有谁能创造一个良法,将这一片片尘砂飞扬的土地进行复垦,使之重新披上绿装,成为农田、林地、草场,或者碧波荡漾、鱼鸭成群的水库和鱼塘,再次造福于人类呢?
  1993年9月,绿色的喜讯传来。由我国外经贸部和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立项的国际合作项目——中澳矿山废弃物研究管理,即矿山废弃场地复垦正式启动。人才济济、实力雄厚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所属的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以及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和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共同担任中方执行单位,勇敢地挑起了这一变废为宝、向绿色进军的重担。
  何谓矿山废弃土地复垦?它就是对采掘矿山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占压等造成的土地破坏,地表水、地下水系统的扰动和污染,生态系统和地表稳定性的扰动和损坏等采取综合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
  也许人们会说,矿山土地复垦,不外是一个“土方工程”,填上土、种上草、栽上树不就行了吗?其实不然。土地复垦涉及地质与资源、矿山工程、环境保护、景观美学、生物生态、金属毒性毒理等多门学科,还包括水土保持、土壤改良、农业种植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土地资源恢复和再生产的综合性课题。
  向绿色进军的攻关开始了。中澳科学家披星戴月、远离家庭,足迹遍布中条山、铜陵矿的山山岭岭、沟沟壑壑,深入观察,大量采集数据,进行背景调查,探索办法,一步步寻找着全新的复垦模式。
  根据复垦技术综合性强的特点,中澳各学科的专家采取多专业合作,在两个示范场设计了尾矿库坝体稳定性、尾矿水渗流污染预测及治理对策、粉尘控制、景观设计、农业种植、尾砂植被、食物链污染跟踪等技术研究课题,以保证复垦场地的稳定性、持续性、自我维护和发展的能力,改善环境,不造成第二次污染。
  矿山复垦与周围社区的生产、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因此,他们设计了社区发展和公众健康风险评估两项研究课题,邀请社区人员参加复垦工程,复垦设计和复垦后土地的最终用途充分考虑社区的意见。
  与此同时,中澳科学家们瞄准当今国际科学发展的前沿,技术研究与政策研究并举。他们设计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矿山废弃物管理政策”与“中国矿山复垦技术指南”两项软课题,对我国矿山废弃物的管理、复垦技术的完善提出了许多科学的决策依据。
  物换星移,4年时间过去。在中澳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辛勤汗水的浇灌下,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矿山复垦技术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创造出了多专业投入、全方位治理、具有显著的可持续发展优势的矿山复垦系统工程的新模式,即组织水工、土工、复垦、再种植、粉尘控制、环境工程、社区及人群健康、环境管理等多专业对破坏的土地和生态进行全方位的治理和恢复。在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所属五公里尾矿库,建成了无土复垦示范场。在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所属的毛家湾尾矿库,建成了有土复垦示范基地。两个研究示范场面积达24公顷。在五公里尾矿库,昔日尘沙飞扬的尾砂滩,今日已被绿草覆盖,绿树成行,并对坝体给出了加固方案,建立了地表排水系统,实施排渗工程,对地表利用提出了建成休闲场所的设计。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沿长江绿化带的一景。在毛家湾尾矿库,除全面防止水污染和确保坝体安全外,还成功地恢复为农田地,研究并获得多种作物品种高产种植技术、土地熟化技术和控制尾砂尘飞扬的粉尘控制工业技术。
  前景灿烂,绿色似锦。通过这两个废弃矿山土地的复垦,一幅美丽的画卷在人们面前展现:在我国大量的废弃矿山中,将有50%以上可以复垦,这预示着我国至少有3000万亩工矿废弃地可以变成耕地。如按亩产粮食500公斤计算,可增产粮食150亿公斤,相当于目前全国粮食产量的3.5%。这该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成就。
  绿色在呼唤复垦,复垦在换来绿色。
  压题照片:山西中条山毛家湾尾矿库复垦区农作物长势喜人。
  下图:毛家湾尾矿库复垦前风沙弥漫,一片荒凉景象。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