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心醉凤凰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23
第12版(周末副刊)
专栏:东风第一枝

  心醉凤凰岭
  廖华歌
  阵雨初歇,满目滴翠,山乡景色如画。清风拂过,伏牛山深处的凤凰岭村,千亩葡萄园无声摇曳出一首碧绿无边、甜蜜温馨的诗,陶醉了每一个走近它的人。
  今天,这一直沉睡的古老贫瘠的黄土地,终于被勤劳智慧的双手唤醒,一下子出落得丰盈年轻,鲜活水灵,美艳动人,处处洋溢着勃勃的青春气息。凤凰岭人的腰杆挺直了,话语壮实了,连笑声也底气十足,充满了自豪。昔日穷困的叹息不见了,“光棍村”的羞辱也早已被方圆百里人们的艳羡所代替。村里的小伙儿姑娘们,一个个都得了山水的滋润,葡萄的养颜,标致得很哩!城里一些高档宾馆、大厦的经理们为招收服务小姐,一趟趟亲自来村里过目测试。这几年,光凤凰岭村就被选送出了八十多人,有两人从领班一直干到副经理,报纸电台称她们是“现代女性好风采”呢!山外的姑娘盯上了凤凰岭的小伙子,且慢,这还要看村里的小伙儿相中相不中,他们现在可挑剔着哩,审美的标准也高:外貌与心灵美相统一才成呵!没看他们的支书,高高地往那儿一站,气宇不凡,谈吐儒雅,外商见了,蓝眼睛一亮,湖水般地温柔流动。
  当了十五年支书的他,年龄却很轻,如今才三十多岁!他是土生土长的凤凰岭人。那年考上省农大,喜得满村子人来送行。几年后毕业了,竟自愿放弃了安逸舒适的工作,拒绝了五光十色的不夜城的诱惑,立下“军令状”,要回山里开发土地新资源。许多人为他捏一把汗,该不是一时冲动赶时髦吧?现在的年轻人不安分得很呢!他没理会,全当没听见,只一天到晚和请来的农科所的几个人一起,这块地转转,那块地看看,末了,将报纸包好的十几包土,拿到城里去化验。一个平常的日子,他把大伙集合起来,宣布了一个不平常的决定:办企业,我们村没基础,资源匮乏,不能盲目上项目。可我们有的是土地,咱村里几乎都是黏土,气候上昼夜温差大,水肥又可就地取,最适宜种植水果,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生产粮食的陈旧耕作方法,采用新型的种植方式,把葡萄生产作为村里的支柱产业。接下来,他又概略地描述了未来的前景……
  可是,掌声并不热烈,朴素的山民们最讲究实际,他们始终信奉的是,出水才看两腿泥!
  支书说干就干,数次到山东实地考察,先后从山东引进了巨峰系列、黑奥林、稔藤等优良品种,组织一批批村里的青年人到城里去进行技术培训,修渠引水,挖槽施肥。葡萄苗栽下后,又日夜精心守护,第二年秋天就挂果了,滴溜溜的,喜坏了村里的老少人,摘下几串轮着尝,舒展了眉头甜透了心,往后的日月也跟着甜!于是,全村人不再观望等待,男女老少齐上阵,他们在土地上开始谱写新生活的乐曲,为那些葡萄苗苗们搭架培土,浇水施肥,整枝打药,像渴盼孩子成长一样,从发芽开花,到挂果灌浆,然后看着葡萄串由青到黄到白到粉红到淡紫……
  秋天是丰稔的,凤凰岭上的秋天更惹人心醉。欢歌,笑语,缠绕在一垄垄一架架的葡萄串上,香甜了山乡的空气,闹醒了寂静的山林,大车小车拖拉机,三轮车自行车架子车,在山顶上排成了长龙,逶迤而来,蜿蜒而去,拉走了山乡的富足和丰收,拉来了凤凰岭人的尊严和希望。大鼻子老外,也时来光顾,不时竖起大拇指叽里咕噜一番,留下一沓花花绿绿的外币,满意地上车走人。凤凰岭上的葡萄因粒大、串长、无核、含糖量高,深受欢迎,不仅直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还销往澳门和香港,不少南方客商来村里直接订货。村里人心里都有一本账,一亩地葡萄卖出的钱至少四千元,一亩地若卖葡萄苗可收入六千多元,这在过去他们连想也不敢想。凤凰岭人用双手在自己的土地上写下空前的英雄史诗!
  他们给了土地深情的投入,土地给了他们丰硕的还报。昔日的穷山沟如今成了滴香流蜜的花果山,山村人尝到了山区综合开发的甜头,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支书西装革履,英气逼人,潇潇洒洒地往岭上一站,一抹朝阳斜射过来,很有些挥斥方遒的意味。他目光痴情地掠过一株株的葡萄藤,仿佛这绿色的千军万马正整装待发。他嘴唇紧抿,满脸透出少年老成的清醒,这刚刚开始的好日子,不过是他设计的“绿色畅想曲”的前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