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阅读
  • 0回复

人民不会忘记——温家宝宋健看望五院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1-26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人民不会忘记
  ——温家宝宋健看望五院士
  本报记者 贾西平
  春节将至,1月25日气温回升,风和日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温家宝和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笑容满面地走街串户,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向著名科学家拜年。
  下午3时,温家宝、宋健在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和党组书记张玉台陪同下来到侯祥麟院士的家。一进门,精神矍铄的侯老就迎上前拉住领导同志的手,热情地聊了起来。侯祥麟今年85岁,现在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高级顾问。侯老向温家宝同志谈了他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我国石化工业面临挑战的看法,他说,如何提高石油产品的竞争力是一个迫切的问题。温家宝同志说,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要注重科技,要有长期打算,不能临时抱佛脚。希望侯老既关注眼前的问题又从长远着眼为我国的石化工业发展多提些建议。
  告别侯祥麟院士,来到汤佩松院士家。这位近95岁高龄的植物生理学家因患心肌梗塞卧病在床。温家宝、宋健同志来到汤老床前说,您是我国科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党和人民不会忘记您,请您多多保重,祝您健康长寿。汤先生早年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曾在哈佛大学任教,回国后长期从事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能学方面的教育与研究工作,是我国这一领域的创始人之一。
  与汤佩松院士同龄的贝时璋院士,虽然有点耳背,但头脑清晰,身体硬朗,前不久他带的最后一位博士生刚刚毕业。温家宝同志看到贝老这样健康,十分高兴地问,您现在还做一些研究吗?“还做一些。”贝老拿着助听器大声说,现在年轻人的工作做得很不错,要争取多留住一些年轻人为国家工作,还要争取更多的年轻人回来建设祖国。温家宝同志拉着贝老的手说,我们记住您的话,希望他们快一点回来,党和国家将为青年人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清华园青竹掩映下的张光斗院士家像过节一样。86岁高龄的张光斗院士三句话不离本行,他向温家宝、宋健同志谈了自己对科教兴国和发展节水型经济的看法,还就缓解水资源短缺等提出了许多建议。温家宝同志说,我们国家把发展水利放在战略地位,无论工业用水还是农业用水,都要下决心搞好节水。十五大后中央下了决心,正在就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作统盘规划。
  最后一站是考古学家贾兰坡的家。这位曾长期主持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掘工作的老人,现在要靠老花镜加放大镜来写作,他靠退休在家的儿子帮忙,为孩子们写一些科普读物。他说,没有孩子们的参加,科学就不能发展。温家宝同志说,科普要面向群众,面向青少年,从人类起源到现代科技,科普对提高全民素质有重要作用。
  从贾兰坡院士家出来,夜幕已经降临。温家宝、宋健同志热情地与送出家门的主人告别,也与陪同的人员告别,向大家祝贺新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