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阅读
  • 0回复

稳中求进看海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02
第1版(要闻)
专栏:

  稳中求进看海口
  本报记者 鲍洪俊
  与持续数年的沉寂截然不同,1997年海口经济呈现稳步增长的强劲势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07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1/4,比上年增长7.3%;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在10%上下。
  90年代以来,海口经济冷热变化剧烈。1992年,海口作为海南房地产热的中心,房地产业单项突进,带动GDP骤然增长83.8%;1993年6月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根治房地产业的病态膨胀,全市经济急剧降温,当年GDP增幅跌至3.9%,1994年,继续下降为3.5%,1995年接近负增长,只有1%。从1%到7.3%,海口不仅成功扭转经济增幅连年下滑势头,而且营造了经济稳步增长的好形势。短短的两年中,海口经济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调整经济结构
  海口市委、市政府联系实际调整经济结构,坚持稳中求进,不断打牢经济稳健发展的基础。
  结构失衡,经济不稳。海口前几年经济增长乏力,就是因为结构极不合理。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蔡长松介绍说,1995年底,海口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占2.1%,第二产业占29.5%,第三产业占68.4%,其中40%竟是房地产。从1996年春天开始,市委常委会作出符合实际的产业发展决策。第一产业,鉴于农村面积小,属于典型的城郊型农业,不再强调粮食生产,集中精力发展菜篮子,使菜篮子面积扩大,品种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此举逐渐改变市区70万人口的蔬菜肉食供应的被动局面。海口市从蔬菜副食调入地变成输出地。第三产业,瞄准旅游基地建设重点,扩建改建五公祠、海瑞墓等老景点;兴建万绿园、金牛岭公园等新景点,即将建设华夏海洋世界等一批上规模、档次,能够充分体现热带滨海特色的大型景观。去年,海口接待境内外游客230万人,营业收入1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和10%。
  深化国企改革
  海口抓住1996年初进入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这一历史性机遇,推进优化资本结构改革,将部分国有亏损企业塑造成经济稳步增长的发动机。1996年,海口43家市属国有工业,12家停产,31家亏损,企业账面亏损总额3.2亿元,平均负债率86.3%。这种局面使得国有资产每天都处于流失之中。市委在深入调研之后,果断拍板,以规范破产为突破口,开拓优化资本结构工作。从1996年12月底海口轮胎厂破产开始,到去年底,海口对亏损企业已经成功破产9家,批准兼并12家,改制4家,减员增效2家。经过细致扎实的优化资本结构工作,市属国有企业冲销8亿元不良债务,盘活8.1亿元国有资产存量,还带动增量投入3.8亿元;持续3年的国有企业亏损局面宣告结束,亏盈相抵,破天荒实现盈利8054万元。
  营造文明环境
  稳步发展的海口并不满足于经济的增长。市党政领导“跳出经济抓经济”,一手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营造文明城市形象;一手抓机关作风职能转变和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特区文明风尚。两年来,海口大举改建扩建长堤路等市区主干道,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管理规范文明,全市电话普及率67%,人均公共绿地8.4平方米,均居国内省会城市前列。市党政机关推进直接办理制、窗口服务制、社会服务承诺制,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效率,促进了以“创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涌现出苍东村、海秀东路等全国文明示范先进典型。目前,全市经济社会事业、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