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阅读
  • 0回复

梁园雪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02
第4版(副刊)
专栏:神州情思

  梁园雪韵
  张琳璋
  雪下得好紧。
  仿佛置身梨花阵中,周天尽是亮晶晶、白闪闪的梨花瓣儿,但那雪又远非梨花可比。梨花没有它的轻盈的舞姿,没有它的绵软的体态,没有它的透明的秀色。它轻盈、绵软、透明作一团,白绒绒的,从缥缈的广漠的天宇纷纷扬扬而来,给人间带来无穷的美妙和诗意,而毫无寒冷的气息。
  我冒着这漫天的大雪一游开封梁园。
  梁园又叫兔园,是汉孝文帝的少子梁孝王刘武的御花园。汉代以前,这里已经是很有名气的古迹了,早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大音乐家师旷就曾在这里鼓吹奏乐,因此有“吹台”古迹流存后世。梁孝王刘武就以“吹台”为轴心,在这儿大兴土木,修建亭台楼阁,筑造猿岩龙岫,豢养珍禽异兽,种植松柏桐竹的。如今,梁园遗址已开辟成古城开封的一处公园,公园里有着优美的景观,幽雅的环境,一年四季都有应时的花木争芳斗妍,悦人耳目。但我更怜爱它的雪韵。
  雪中游梁园,最宜人的去处莫过于畅游古吹台。
  昔日花木掩映的幽径此刻已然融入银色的世界,齐胸的冬青,参差的乔木,已然着上了银装。纷扬的大雪像一位热情的少女精心装扮着它们的容颜,而且不断地变幻着,每一个变化都有着难以言状的美妙和神韵。我沿着这蜿蜒的幽径一路行来,脚下的暖雪已然有半尺多深,皮鞋踏在上边,发出吱吱的脆响,留下深深的脚印,走不多远,回头看时,那脚印已然被雪花覆盖,只留下一抹隐隐的痕迹。
  吹台很高,拔地数十丈,远远地,我便看见那巍峨的殿宇,冰雕玉琢的一般,晶莹碧透地耸立在这漫天大雪之中,这时候,我忽然想到苏东坡“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诗句。是呀,我此刻真有一种置身世外,飘然欲仙的神奇的感觉。
  “三贤祠”是我最感亲近的地方,每次游梁园,我都要兴致勃勃地徘徊“三贤祠”前,与古人结伴神游,仿佛屈子“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一样,我吟其诗而踏其步,和其韵而发狂吟,不亦乐乎!
  “三贤祠”者,是因纪念唐代李白、杜甫、高适三位大诗人过汴州登吹台而名之的。三位大诗人以超世之才,怀济世之志,抱负远大,心怀国家,而郁郁不得一展其才,一抒其志,一报家国,于是登吹台一驰襟怀。这个故事,是我国文学史上一段令人发浩叹的佳话,来到此间,谁能不心驰神游于往昔呢?
  李白有《梁园吟》一诗记叙这一件故事。那诗道:“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舞影歌声散绿池,空余汴水东流海。”杜甫在《遣怀》里也曾叙及此事:“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
  三位大诗人之中,我尤其神往于边塞诗人高适。据文学史记载,高适“早岁家贫,客游梁、宋间,落拓失意。”可知他与李、杜吹台歌咏的时候,正是他落拓失意的时期。高适的诗,少雕琢而重真情,音调高亢而语言整饬,于雄健奔放中见气势,慷慨激昂中见精神,后人评价他的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我是很钦佩其人其诗的。
  伫立三贤祠门楣之下,仰首向天,漫天大雪正纷纷扬扬地蹈舞。雪啊,鲁迅先生呼之为“雨的精魂”。人类自有文字记载以来,都把雪视为祥瑞之兆,在它的身上,寄寓了人们多少对于生活、未来、前途的希冀啊!三位落拓失意的大诗人,在这个一抒襟怀的地方,把酒歌吟,竟然成了后人永久纪念的所在,这是什么原因呢?诗人们把其精神心志融会于家国,变成家国的精神心志,融会于时代,化为时代的精神心志,即使不能得志于当时,也永远启迪昭示于来者。后人之纪念诗人,以“三贤”名之,我想那原因大概就在于此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