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生命中的亮丽风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03
第4版(副刊)
专栏:

  生命中的亮丽风景
  李琳
  化学王国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引诱着朱世勇。不知不觉,任凭西风吹雨北风吹箫,穿行在赤裸的树林,干涸的沙漠,不迷失,也不愿走回。就这样,从二十岁青头小伙走到六十岁两鬓生白。四十年的跋涉,朱世勇在气体净化的世界里,实现了“填补空白”、“国内先进”、“国际接轨”三大飞跃。
  无须承诺,他的行动就是他的誓言。六十年代初,朱世勇像一列加满了煤烧旺了火的列车正全速行进在气体净化研究的轨道上时,却被当作白专人物遭到了批判。他想不通,搞科学研究有什么错?沉默中,信念不改。夜深人静时,他又悄无声息地钻进实验室,直干到天亮。
  踏响厚重的云层,征服枯黄季风的沙漠,气体净化的研究似远方的绿洲咫尺可见。然而,一场灾难性的文化大革命,扼杀了朱世勇即将实现的梦想。工厂闹革命,专家靠边站了。朱世勇遥望天穹,无限感慨,通往绿洲的路好弯好曲啊!问自己,我该往哪里走?思索的钻头越钻越深……耳边响起一声炸雷,那是六十年代初,西方国家嘲弄中国人:你们要发展化学工业,连最起码的气体净化还是一片空白,岂不要再等二十年。“短时期内必须成功!”朱世勇自己为自己鼓气。他那生命的追求,又渐渐成了长空里的一轮皓月。寻找机会,随时“复出”。机会和他握手了。当时,工厂要派一部分人支援四川,朱世勇顾不上为人之夫、之父的责任,获准在一个偏僻的工厂蹲点劳动。瞅准两边单位都管不着的空间,推开重重叠叠的阻隔,踏过九曲十八弯的坎坷,他重又甩开膀子干起来。1978年,他捧出自己的成果向全国科学大会献上了厚厚的重礼。面对着手中三本红灿灿的全国科学大会奖证书,微笑中,朱世勇又勾勒明天的意境。从开发碳酸丙烯脱CO2到引进大型氨厂消化吸收一条龙六个项目的开发研究,很“风头”,很“健”,洋洋洒洒“直挂云帆济沧海”。于是,一些伯乐以各种条件争相去摘化工科坛这颗星。
  房子,朱世勇早盼得心焦了。当时全家三代四口蜗居在一个十四平方米的单室,几件旧家什几乎把房子撑炸了。母亲、妻子企盼脱离陋室的眼神,令人心颤。朱世勇是个凡人,他在痛苦地选择。“不,我的脉搏早已和着时代的节奏鸣奏起来!”信念,凝结成一片虔诚,朱世勇还是留下来继续干自己的老本行。
  人生有许多无法追悔的情。1995年的春节刚过完,朱世勇准备赴京,与意大利某公司商谈一合作项目。望着被脑血栓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母亲,孝子的心碎了。可是想到项目,他一跺脚头也不回地去了,等匆匆赶回再见母亲时,母亲已成植物人。轻易不落泪的朱世勇哽咽着对不省人事的母亲说,再也不离开她,好好伺候她。然而,儿子又食言了,纵然有一腔孝情,也难割舍对工作的一腔赤诚啊,他无声地请求原谅,含着泪上了路了。妻子目送着丈夫已显佝偻的背影,知道只有实验室、工厂,才是他释放悲痛的最好场所。
  困难从无路的地方走来,朱世勇同它们对视着,陷入凝重的沉思。他很清楚,凡在工业实践中应用的新技术,保险系数最高值是小试、中试、应用,而自己最新研究的一项新技术在工艺流程上虽属一流水平,却只有小试成功经验,将小试放大万倍直接应用到工业实践,节省了资金,缩短了工期,可风险却增加了几千倍。这其中技术错综复杂,一个小小的疏忽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朱世勇丝毫不敢懈怠,背上压力,握住自信,历经风风雨雨,战胜酷暑严寒,始终奋战在工程施工现场。1993年,爽风传递着惊喜——代表世界当代煤化工先进水平的气体净化装置一次开车成功,总投资仅是引进技术的百分之十五。中国的又一项技术跻入了世界先进行列。而且,喜讯接踵而来。1996年,朱世勇和他的气体净化技术,战胜众多国际竞争强手,中标承建了越南北江化肥公司合成氨的改造任务……
  哪里才是朱世勇追求的驿站呢?这个当年圆科学家梦的小青年,永远不会停顿对光荣与梦想的追求,一路吟唱着走得很匆忙,也很潇洒,还将继续闪烁在化工星座上,一次次灼亮人们的眼眸。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