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杨高中——巧手绘就人间彩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03
第2版(要闻)
专栏:中华儿女

  杨高中——巧手绘就人间彩虹
  本报记者 吴杰
  了解杨高中的人,常用“大器晚成”来评价他。
  他命运多蹇。1957年从成都工学院桥梁与隧道专业毕业后不久,踌躇满志的杨高中便被错划为“右派”。直到1984年,珠江要兴建洛溪大桥时,年过半百的杨高中才有了设计第一座桥梁的机会。实际上,杨高中早就在等待着这样的机会。这些年他对有关桥梁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桥梁设计方面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先后在一些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了80多篇论文。他十分珍惜这人生的第一次,出手不凡,一炮打响。此后,杨高中接连主持设计了在同类桥梁中具有世界领先地位的铜陵长江大桥、虎门大桥西航道桥、南澳跨海大桥等大型桥梁,创出了多项全国第一,并先后获得国家、部、省、市优秀设计金质奖、特等奖、一等奖等13项。现在,他已成为交通部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的成员。
  杨高中的同事告诉记者,杨高中志存高远,勇于开拓。在设计广州洛溪大桥时,杨高中大胆提出先进的“连续刚构桥”方案。该桥最大跨度180米,列同类桥梁亚洲第一、世界第六位。整个桥梁呈“S”型横跨在珠江主航道上,从水面到桥面有40米,相当于15层楼高,远看似长虹飞架。当时此类桥梁在国内还是空白,国外一家很有名气的公司认为他的方案单薄,要求改动,否则不予提供建桥设备,国内也有一些专家学者对这一方案持有疑虑,担心桥太轻巧,抗风力差。但杨高中心中有数,以严谨的科学依据,终于使这家公司信服。果然,经过多次强台风和密集车流的实践检验,洛溪大桥从“担心桥”变成“放心桥”。该桥不仅比国外同类桥梁减轻自重10%,节约材料、降低成本,还提高了桥梁的有效负载能力。1988年6月,杨高中应邀参加在英国举行的国际预应力桥梁大会,在会上宣读洛溪大桥设计论文,获得好评。1990年,该桥获国家级优秀设计金质奖,专家们认为,该桥的建成,在我国预应力桥梁史上建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使连续刚构这种新桥型和大吨位预应力体系得以在我国大面积地推广应用,促进了我国桥梁技术的发展。
  杨高中主持设计的铜陵长江大桥,主桥最大跨径432米,是迄今长江上主跨最大的桥梁。通过复杂的理论分析和模型、试桩试验,杨高中大胆采用了板式断面等新技术、新工艺,其中10多项新颖的设计在国内外居领先地位。杨高中通过精心设计,节约投资5000多万元,缩短工期6个月。铜陵长江大桥为外形美观、通航条件好、桥墩防撞性强的斜拉桥型,通车后成为400公里皖江一景。铜陵市政府赠予杨高中“建桥功臣”铜匾和1万元突出贡献奖金,安徽省授予他“安徽省劳动模范”称号。
  虎门大桥西航道桥为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最大跨度270米,跨径在世界同类桥梁中列第一位,从而使我国在这一桥型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杨高中在设计这座桥时,提出一种新的方案,节约钢材20%—30%。该方案此后很快在国内被广泛采用。北京工业大学桥梁道路专业高级工程师高征铨教授对记者说,杨高中敢于创新,这在公路桥梁界是出了名的。在优化设计7.2公里长的昆明南过境高架公路时,杨高中引入自己主持开发的空心板梁技术等新技术,节省混凝土30%,钢绞线50%,使行车道增加了两条,而且不用断路施工,工期由两年半缩短至一年,还节省直接投资8000多万元,这在国内是非常了不起的。杨高中则谦虚地说:“建好一座桥,光有好的设计还不够,云南省交通厅等政府主管部门的科学决策和高水平的施工、管理都不可缺少。”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公安局局长王玉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工作,危险时刻冲在前,困难面前不低头,多次出色完成破案任务,被评为首届“中国优秀青年卫士”。下期《中华儿女》刊登第九十六篇《王玉洁——塞外山城好卫士》。——编者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