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0阅读
  • 0回复

在苗岭山区的一个中共支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11-01
第3版()
专栏:

在苗岭山区的一个中共支部
新华社记者 杨炫之
九月里,我到了被群山包围的贵州省雷山县苗族自治区。在苗族人民聚居的山区里,我访问了中共响楼乡支部。这个支部和苗岭山区的许多支部一样,领导苗族人民改造山区生产,已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响楼乡聚居着三百多户苗族农民。他们在解放前受尽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阶级的压榨摧残,多少年都过着悲惨的生活。一九五二年秋,响楼乡完成了土地改革,同时人民政府又发给大批无偿农具和各种农业贷款,帮助各族农民克服了生产上的困难。就在这个时候,在群众运动中锻炼出来的余保立等三个优秀苗族农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们认真执行党的决议,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苗族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组织了四个互助组。到一九五三年,互助组发展到三十四个,全乡粮食增产百分之十。
今年春耕开始时,响楼乡又有六个优秀的苗族农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于是全乡的共产党员正式组织了一个党支部。支部组成后,研究了如何进一步发展山区生产,决定领导苗族农民在开展互助合作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技术;每个党员负责领导一个村子,用示范的方法耐心教育群众。随后,在七个党员领导的六个互助组中,进行了水稻选种和育苗的生产方法,使前来参观的互助组长和单干农民受到了教育,全乡有二百五十多户农民进行了盐水选种。五月间,党支部号召大家实行水稻稀株密植,八个党员首先在自己的田里进行了示范,并由共产党员余略山介绍去年获得增产的经验,于是全乡有五百零七挑田面进行了稀株密植。老农民余沙斋也在支部书记余沙略的说服教育下,消除了害怕倒伏的顾虑,高高兴兴地实行了稀株密植。
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全乡新筑和补修了三条可灌七千多挑田面的水沟,使全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干田变成了水田,并作到三犁三耙,每挑田面施肥四挑以上。因此,今年响楼乡互助组和进行稀株密植的水稻,普遍增产一成以上。
现在,中共响楼乡党支部正领导苗族农民,紧张结束秋收和开展秋耕秋种工作,一面巩固现有的生产互助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