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博物馆“重操旧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06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博物馆
  “重操旧业”
  本报记者李德润 邵建武
  一些博物馆因为困守旧业而门庭冷落,一些博物馆却因为以改革精神重操旧业而出现一线生机,个中原委,值得探究。
  三种状态此消彼长
  在京城林林总总的一百家博物馆中,一些博物馆馆舍简陋,展览陈旧,观众稀少,门庭冷落;一些博物馆旗帜飘扬,气球摇曳,叫卖声喧,游人如织;而一些博物馆大门洞开,展示常新,观众时至,一片悠然。
  死守旧业者,困境依旧,令人同情;转轨变型者,本色渐失,令人遗憾;而以改革精神重操旧业者,还历史一片净土,还文化一片净土,还观众一片净土,且谋得自身发展的一线生机,令人欣喜。
  京城博物馆的三种状态此消彼长,可以说是近十余年来博物馆的变化图形:
  其一,八十年代中期,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国家拨款增幅不大,而博物馆行政与事业开销骤增,经费不足致使博物馆进入困境;社会兴趣重心位移,“一切向钱看”致使文化事业滑坡,博物馆更是难得有人问津;新兴娱乐载体此起彼伏,声光酒色使人们浮躁不安,雅性几失,陈设手段简陋的博物馆自然单调乏味,毫无吸引力。“坐、等、靠、要”,一度成了博物馆界的状态写真。
  其二,困顿使人萎靡,也使人振奋。一个“逼”字,迫使许多博物馆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或扒开院墙开酒楼,或出租馆舍办公司,或撤下展品做展销,或停下科研省开支……吉林省延吉市博物馆的一场大火将这一切推向极端,也将一些不无困惑的博物馆人推醒,这就有了:
  其三,近几年来一些博物馆重操旧业———充分利用博物馆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与环境优势,为社会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寻找与开拓博物馆的长足发展之路。
  觉醒带来一线生机
  这一线生机的产生首先应该归结于党和政府近年来对于博物馆建设的高度重视。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副司长郑广荣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与党的十五大,在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阐述中,都谈到了博物馆的建设。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为博物馆建设筹集资金,扶持老馆,建设新馆。1949年,全国只有二十四家博物馆(包括外国人建立的三家);1980年,全国有博物馆三百六十五家;到1997年底,全国博物馆已经发展到一千八百多家。据不完全统计,博物馆界近几年每年举办展览五千多个,观众达一亿五千万人次。近几年,新近落成的博物馆与博物馆新馆不少投资巨大。上海博物馆投资五点七亿元;湖南省博物馆投资二亿多;陕西省博物馆投资一亿多;广东省各地自1990年以来,已投资数亿元建设博物馆。这些新建与新修的博物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服务配套、作用积极。“八五”期间,北京市新增博物馆近二十家,使首都博物馆门类渐趋齐全,包括社会历史、名人故居、科技自然、宗教民族、区域地志、园林艺术等十余个类别。与此同时,北京市还在完善博物馆法规的同时,积极推进体制改革,调动社会力量,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1996年底,北京市建立了四家私人博物馆,村办博物馆也应运而生。
  这也得力于博物馆界人士的觉醒。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傅公钺说,大部分博物馆经过长达十年的迷惘、徘徊、探索……终于认识到计划经济的社会模式为市场经济的社会模式所取代是大势所趋,办馆方式只有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博物馆才能存在并发展。这样,一些博物馆开始实行自我调整,改革展览内容与形式以适应社会需求。首都博物馆经过两年的酝酿,进行了大规模的展览改革,以环环相扣的历史专题代替平铺直叙的通史简介,使祖先创造的珍贵文物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让观众在欣赏文物的过程中了解北京的历史。北京自然博物馆依据仿生学原理,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让观众仿佛置身“恐龙世界”之中。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开展“模拟考古”,使观众亲身领略野外考古的艰辛与发现的欢乐。文物还是那些文物,展厅还是那些展厅,只是之间的起承转合考虑了现代观众的需求,也就调动了观众的兴趣。
  在改善陈列、吸引观众进门的同时,京城一些博物馆还不断地寻找社会热点,加强横向联系,组织展览。在香港回归之时,首都博物馆组织了《百年沧桑》展,在北京的校园、军营巡回展出。在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上演之时,他们即组织了“乾隆、刘镛、和珅文物真迹展”。这些展览不仅在北京地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还被福建、浙江等省邀请,受到当地观众欢迎。他们还与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合作,举办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与鞍马文化展览”,进入国际市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在本馆固定布展利用文物不到一千件的情况下,他们依靠不断的临时展览与活跃的境外展览,使文物利用每年都超过了一万件。
  愿博物馆永操旧业
  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吕济民在批评一些博物馆已经基本偏离博物馆的正常轨道时指出,博物馆的发展就是应该按照博物馆事业的自身规律来发展。我们既要考虑到博物馆如何走出困境,跨入二十一世纪;也应该早一步确定博物馆事业在二十一世纪的走向。博物馆的功能是多元的,但也不是包罗万象的;博物馆事业要发展,但也不能远离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只有集收藏、研究、教育于一体,博物馆事业才不失其个性,以赢得支持,获得发展。首都博物馆馆长荣大为说,自身优势的发挥,是办好博物馆的关键。鲁迅博物馆馆长时煜华说,鲁迅博物馆多年来的发展方向,就是努力成为全国关于鲁迅的展示中心、研究中心与资料中心。正是因为我们坚持了这一点,保持了自己的特色,改善了陈列条件,提高了服务水平,才在北京自然与人文景观十分丰富、观众与游人分流充分的情况下,引来了自己的观众,并出现了日益增多的好势头。
  喜悦后面也有忧虑
  面对重操旧业而出现的一线生机,一些博物馆的负责人表达了一定的喜悦,但也不无忧虑:出租馆舍依旧是多数博物馆的主要经济支柱;门票收入的增加,弥补不了较大的资金短缺;观众人数的增多,对博物馆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待遇不好却使博物馆人心不稳,更不用说人员的定期培训与知识更新;专业队伍的青黄不接,使博物馆研究水平逐渐下降,甚至难以为继;文物征集费用缺乏,使博物馆难以进入竞投活跃的拍卖市场,而与相关的文物擦肩而过;公众对于博物馆的认识并非明确、更非普遍,1997年3月1日,北京市试行每月第一个星期日免费开放博物馆,免费日人头攒动,收费日却难免冷清,反差强烈……这忧虑是真实的、沉重的,但愿重操旧业的博物馆能够永操旧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