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07
第5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陈宏敬
  十五大报告提出的“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是一项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经济发展受到各种资源相对不足的制约。众所周知,我国资源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淡水、耕地、森林、草地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8.1%、32.3%、14.3%和32.3%,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从国民经济总体素质和经济效益来看,我国还处于较低水平,原材料的消耗强度比发达国家普遍高5倍—10倍。资源相对缺乏的局面又由于以往资源使用不合理而加剧。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使用往往吃大锅饭,不讲成本核算,不讲经济效益,一度造成对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加剧了我国资源短缺的局面。
  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必须大力提倡节约,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资源节约。这就必须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是有限性,这种有限性使得人们在使用资源时必须讲究节约。显然,一种资源在某一种形式上的使用,也就排除了在另一种形式上使用的机会。现代经济学根据这一事实提出了“机会成本”的概念: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相当于这种资源由于在某种形式上的使用,而失去的是在另一种机会上使用创造的价值。从机会成本的观点看,谁拥有资源,谁就拥有了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而没有资源使用的人就失去了创造物质财富的机会,也就是说失去了创造的物质财富。机会成本概念对节约使用资源和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具有借鉴作用。
  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必须建立在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基础上:
  首先,明确产权。在我国,城市土地、森林、草地、水源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是国家所有。对城市土地、森林、草地、水源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无偿使用是对公有制合法权益的侵犯,是公有财产流失的一个巨大黑洞。必须通过明确产权,堵塞这个黑洞。
  第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明确资源是有价格的,资源的价格须通过市场机制形成。在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都应将资源价格作为成本———效益分析的一个重要因素,坚决制止不讲资源成本的投资规模膨胀、导致产业结构趋同的重复建设、不考虑规模经济效益的无序竞争等不良倾向。
  第三,改变以往资源无偿划拨、占用的不合理制度,消除资源使用方面的大锅饭现象。应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转让制度,使用资源按价付费,资源转让通过市场实现。
  第四,资源的有偿使用应当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自然资源是在自然条件下生成、保存和储备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或污染,也就是对资源生成和再生、保存和储备的直接损害。因此,应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原则由污染者赔偿。
  第五,把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联系起来。
  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走集约型经济增长的道路,要求我们一方面在宏观上提高国民经济的科学技术水平,加强宏观调控,优化经济结构,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另一方面,在微观上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实行技术进步,以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实现经济增长。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是深化企业改革。应通过企业改革,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企业自觉地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