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叩访花明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07
第6版(文学作品)
专栏:故园情深

  叩访花明楼
  王霆钧
  我在一个复印社复印电影剧本《刘少奇》的时候,问复印员:你知道刘少奇吗?她回答:知道。看样子她不到二十岁,她出生的时候,国家主席刘少奇已经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销声匿迹了,她居然能够知道已经远离我们多年的人民领袖,我感到非常欣慰。我又问她:刘少奇是干什么的?她回答:是中央领导吧?口气已经不那么自信。我问:他具体是干什么的?她摇了摇头,微微一笑,现出不好意思的神态。我告诉她:刘少奇曾经是我们国家继毛主席之后连任两届的国家主席。
  这是我从花明楼回来之后的事。
  去年11月24日,我在刘少奇的故居花明楼。这一天,风不吹,树不摇,银灰色的云团沉重地压在头上。这一天,是人民领袖刘少奇诞辰九十九周年。今年的这一天,中央将隆重纪念刘少奇诞辰一百周年。为了今年的这一天,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牵头,在这里召开纪念刘少奇诞辰一百周年的筹备会议。刘少奇的研究专家和与纪念刘少奇有关的同志欣然赴会。我作为《刘少奇》的编剧之一,应邀参加会议;因为饰演刘少奇和王光美而驰名影坛的郭法曾和刘袖杰同志也来到了这里。
  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和他的弟子共同创作的刘少奇全身铜像,面朝三十一公里开外的韶山,矗立在铜像广场上。上千位或组织或没有组织的人,聚集在广场上面,静静地等候着。当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和刘少奇的几位子女、亲属来到广场前的时候,人们不约而同地围了上去,向光美同志问好。光美同志的头发花白了,背稍许有些驼。但她精神很好,说话的声音依然清脆。她高兴地一一回答着人们的问候,在她与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们的应答中,来到少奇铜像前,向铜像献了花篮。也就在这时,天,落了几滴雨。就落了那么几滴。人们还没有来得及打开伞,雨就停了。但看老天阴乎乎的样子,是断然不会只下那么几滴雨的。可真的就落那么几滴。为了开好这个会,组织者准备了两个方案,既然雨停了,也就不必执行第二方案了。于是人们就说苍天有眼。由此我想起一篇记叙王光美和她的亲属前往青岛向大海撒少奇同志骨灰的文章。那是一个天高气朗的春日,王光美和亲属离开北京乘飞机到了青岛,飞机将要降落时,机上报告青岛天气时还说“晴无风”。当王光美和亲属踏上军舰时,一片乌云罩在头顶;当王光美同志把少奇的骨灰撒向波涛滚滚的大海时,天不可思议地下了一阵雨;当撒完骨灰军舰返航时,苍天又晴朗如初。文章作者回忆至此写道:“这自然界的偶然变化竟将它的时间表安排得如此准确!与人民的意愿竟会如此巧合!以至当我把这段航程中无意发现的天景的几次变化告诉周围的人时,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想象着:难道天亦有情、亦有眼吗?我将这天公有情挥长泪,海天一色送英灵的往事记述在此,奉献给死者和生者。”
  从铜像广场往北一百多米就是炭子冲了,刘少奇的故居就坐落在这里,模式和韶山毛泽东故居差不多,只是大一些;门前同样有一泓水塘,也大一些。看来,当年刘家的日子,要比毛家的日子殷实一些。刘少奇的故居建于清同治十年,属土木结构,半土半瓦的普通农舍,大小房间二十一间半,建筑面积三百九十平方米。五四运动那一年,刘少奇告别苦苦挽留他的母亲,离家出走,参加革命,直到当上国家主席之后,才在1961年4月回到故乡,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夫人王光美。刘少奇这次归来,不是衣锦还乡,回家夸官的,而是穿着普通的衣服,为搞清楚党在农村工作中的问题,为解决国家面临的困难,下乡搞调查的。
  就是这一次回家,他发现有的乡亲为大炼钢铁,拆除了房屋,献出了木料而没有屋住,而他的故居还闲着,就对乡里的干部说,让那些没有住处的农民搬到我的故居里住吧。干部不肯,没有房子的农民也不肯。刘少奇说,你们先住着,等以后有了房子再搬出去不就行了吗?没有屋的农民住进去了,搬进去四户,只留下二三间供参观用。
  作为人民领袖,刘少奇理所当然地受到人民的爱戴。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和“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把刘少奇打成叛徒、内奸、工贼,使刘少奇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刘少奇的故居像他的主人一样受尽屈辱和灾难。造反的人要把刘少奇故居的牌子摘下来,刀砍火烧;对刘少奇怀着深深敬意的人呢,就悄然把牌子摘下藏起来。造反派到处找,终于找到藏匿木牌的人,造反派索要木牌,藏匿木牌的人就说,我把它当成菜板天天用刀剁它不是一样吗?就这样,那块木牌才得以保存下来。直到党中央为刘少奇彻底平反,他才把这块木牌交公,现存放在刘少奇的纪念馆里,在木牌的背面还可以清楚看见切菜的印痕。
  现在,刘少奇故居已经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今天来这里参观故居缅怀刘少奇生平事迹的人格外的多。
  现在,花明楼还建有刘少奇纪念馆。1987年建成开放,十年间,共接待八十几个国家的外宾和国内参观者六百八十多万人次。
  现在,从韶山到花明楼,已经形成一条旅游热线。每天都有小公共汽车在两个领袖的两处故居之间穿梭一般的来来往往。
  这一天晚上,刘少奇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演出了一台自编自导的歌舞节目,他们怀着深情唱道:
  1961年,一个艳阳天,
  刘少奇回家乡来到我们中间。
  没有放鞭炮,没有摆酒宴,
  只有那知心的话说也说不完……
  朴实无华的语言和民歌一样的曲调,直唱得我心里热辣辣的。
  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已经进入倒计时。我想,随着这个日子临近,随着对刘少奇的宣传力度的加大,人们对刘少奇的认识和了解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的。
  少奇同志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