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截流有尽时 治黄无穷日——小浪底工程访谈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09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截流有尽时 治黄无穷日
  ——小浪底工程访谈录
  本报记者 王慧敏
  记者到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采访,谈起“小浪底”枢纽截流后的治黄工作,一些专家对当前社会上过分乐观的思想十分忧虑。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李国英说:“黄河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的河流,治黄工作绝不能靠小浪底‘一库定天下’,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大坝截流,就以为大功告成,从而放松对黄河的综合治理,那将贻害无穷。”
  小浪底建成,水患依然存在
  李国英说,小浪底建成后黄河的防洪能从60年一遇提高到1000年一遇,是指小浪底以上河段如果出现1000年一遇的洪水,通过小浪底的控导,不致当河水暴涨时直接漫过堤顶,造成漫决。但是小浪底以下的暴雨洪水仍然不能控制。1958年的那次大洪水,通过郑州花园口观测站的洪峰总流量是2.23万立方米/秒,而小浪底到花园口之间几条支流汇入的流量就高达1万立方米/秒。1996年,黄河再次出现险情,黄河滩区普遍受淹,而这时花园口站的洪峰流量只有7600立方米/秒。此外,截流后,黄河“善徙、善变”的特性并没有从根本上改观,黄河下游依然是地上悬河,中常洪水造成冲决大堤,或因动物凿通而使堤坝溃决的危险仍然存在。
  原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教授级高工龚时旸结合三门峡水库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同样的警示:三门峡水库截流后,很多人认为,有了大库容的三门峡水库,黄河水变清指日可待,黄河防洪工作也可以一劳永逸了。下游有些堤防工程被废弃,山东、河南两个黄河河务局也宣布撤销。可实际结果呢?截至目前,每到汛期,两岸人民依然提心吊胆。当时人们也曾乐观地认为,水土保持工作很快就能见效,15年时间黄河的泥沙就可以减少一半。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每年入黄泥沙的减少尚不足3亿吨,不及每年水土流失量的1/4。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黄河的治理都不可能一劳永逸。
  如何发挥最佳效益
  修建小浪底,重点是为了防洪减淤。小浪底水库可拦沙近100亿吨,即相当于下游河道20年不淤。我们可以利用这20年的宝贵时间,在黄河上中游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现在面临的现实是,治理与破坏并存,局部地区破坏大于治理。最近,江总书记提出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号召,要借这股东风,把水保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如果加大了水保力度,我们可能争取到30年甚至40年时间,相反,如果放松了水保,也许只能争取到十几年时间。
  修建小浪底的另一目的是灌溉和发电。近几年,黄河屡屡断流,且断流的时间越来越长,断流的位置越来越靠上。没有水,灌溉、发电根本谈不上。黄河缺水是相对缺水。黄河年平均径流量是580亿立方米,我们目前的年引水量也只有300亿立方米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注意节约用水,水资源供需矛盾是可以缓解的。现在,一方面是下游缺水,另一方面,上中游部分地区大水漫灌现象仍屡禁不止……小浪底建成后,虽然可以加强水的跨季节调配,但是如果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枢纽的综合效益就会大打折扣。
  黄河规律有待继续认识
  黄河的水文情况处在不停的变化之中,小浪底建成后,更会有许多新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以往的经验,有的已不适应新的形势,黄河的规律有待于我们重新认识。譬如:小浪底水库拦洪后,泥沙沉淀于库中,清水下泄,下游河道将因清水冲刷而下切,由此滩地将发生大面积坍塌。如此,堤坝、桥涵怎样才能安然无恙?排水、排沙量控制在什么范围才能保证河道淤积程度最低?就工程本身来说,怎样保证进水口不淤堵?如何减轻泥沙对建筑物、水轮机的磨损?那么多的动群系统埋在水中,如何保证它们的稳定?……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用新的目光去审视。小浪底如期截流,只表明我们的治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截流有尽时,治黄无穷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