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吕梁妹子在江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10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

  本报一月二十七日第三版刊发的《吕梁妹子下江南》一文,介绍了两个从未走出大山的吕梁妹子——十五岁的刘丽霞和十三岁的孙文林跟随支教老师头一次坐火车去江苏的情景。江南水乡与吕梁山区的环境不同,习俗不同,两个山里妹子又是头一次在外过年。她俩的节日过得好吗?请看——
  吕梁妹子在江南
  本报记者 龚永泉
  2月3日,记者来到江阴市周庄镇刘家桥村,见到了两位赵老师和13岁的孙文林,孙文林个头不高,一副小孩子模样,很腼腆,有时只是低头吃吃地笑。
  到江阴后,赵新忠带孙文林去了江阴长江大桥风景区鹅鼻嘴公园,还第一次坐了碰碰车。年夜饭是应邀在一家饭店吃的,同桌的还有团市委书记和市电视台的记者,孙文林的评价是:“吃得可好了!”其间,饭店总经理向孙文林和刘丽霞赠送了新书包和无锡泥人工艺品。
  听说赵新忠带了吕梁的学生回来过春节,江阴人民商场主动前来联系,在商场举行了签字仪式,承担孙文林在初中及高一级学业的学杂费及必要的文具用品,当场向她赠送了新羽绒衣,并为两位赵老师精心新配了眼镜,“让他们用更明亮的双眼为吕梁助教”。
  春节期间,孙文林共得到各方的压岁钱300多元,记者问她打算如何安排,她说:“买一些有意义的小纪念品送给同学和老师,其余的都交给爸爸和妈妈。”
  中午饭是在赵新忠家吃的,孙文林不习惯吃米饭,专门为她下了面条。饭后,在赵忠惠的陪同下,记者来到江阴市区徐金娣家,刘丽霞和庞圆娜正在做作业。刘丽霞说,来到江阴后就住在庞圆娜姐姐家,已打了3次电话给家在方山县城的爷爷。听说她写了日记,记者喜出望外,提出想看看,她爽快地答应了。打开日记,只见扉页上写着:“除了老师外,别人不准看”,记者表示感谢她的支持,她大大方方地说:“您本来就可以作我的老师嘛!”大家一起笑起来。
  日记中写道:“在美丽的环境中,造就了可亲善良的江阴人,这就是我初来江阴的第一点感受”;“人间处处真情在!我这次来江阴,虽然远离家乡,但却受到许多叔叔、阿姨的欢迎、帮助和鼓励”,“我相信,通过努力奋斗,我的家乡也可以像江阴市这样漂亮,家乡人民也可以同江阴人民一样过上幸福的生活。”
  到江阴后,刘丽霞也感到饮食上不习惯,还特别想家,甚至一度后悔为什么要来江阴,但旋即一想,自己是从贫困山区来到富裕江南,而两位赵老师却是从富裕江南来到贫困山区,不是更不习惯,更应想家喽?她说:“这么一想,心里就好受了,也更敬佩两位赵老师了。”
  庞圆娜同刘丽霞结对子已快一年半,其间通信有十几封,记者看到,刘丽霞的来信都保存完好。庞圆娜说:“自从结了对子,心里多了份惦记,学习上也多了份动力。”
  春节期间,徐金娣还带刘丽霞回了一趟不远的老家,目的之一是让她看看富裕的江南也有欠发达的地方。徐金娣告诉记者,剩下的一周时间将安排刘丽霞参观徐霞客纪念馆和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纪念馆。刘丽霞从政治课上知道江阴有个全国闻名的华西村,很想去看看,徐金娣也将满足她这一愿望。
  两位赵老师到潘家蕃半年后,赵新忠曾写有一诗:“一别家园半年春,此心日夜忆江阴;几回梦游应河水,难涤乡思万斛情。”再有半年,两位赵老师将完成使命。记者要告慰读者的是,江阴市有关领导已到方山县进行了考察,并制定了扶贫助教的五年计划,两位赵老师助教期满,江阴将继续派志愿者前来接掌教鞭。江阴吕梁千里远,扶贫助教心相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