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省下百元育希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11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一家之言

  省下百元育希望
  张迎潮
  最近听说的一件事,令笔者感慨万千。
  家住河北涞源县东团堡乡解甲沟村的杨小亮,今年16岁,在乡初中读二年级。他幼时丧父,母亲改嫁,靠祖父祖母辛勤劳作维持生活,勉强上学读书。1997年因遭受旱灾,家里经济收入减少,生活更加困难。他再也承受不了祖父祖母的愁苦与无助,更不忍心祖父祖母四处央告为他筹借学费,于是准备同学校告别。在最后关头,他抱着一线希望给县里“希望工程”写了一封信。信上说:“爷爷奶奶老了,不能下地干活了。但我很愿意读书,因为没钱,就要失学了。”当衣衫褴褛、满面焦虑的祖母,颠簸50多公里山路来到县城,找到“希望工程”基金会,递上孩子的这封求助信时,接待的负责人流泪了。基金会的同志核实情况后决定,从基金中拿出100元让孩子继续上学。老人接过给孩子带来希望的100元钱,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咕咚”一下跪在地上,磕着响头道谢。100元钱竟使一个贫穷的老人以这样的方式谢恩,令人泪流无语。
  100元钱能干什么?100个人可能有100种回答。对一些人,它不过是一顿不算丰盛的便餐,一件不够高档的衣裳……
  而这100元对另一些人来说,它是一个学生一年的学费,一个孩子求学的希望。
  生活日益提高的人们,生活在蜜罐里,甚至过一个春节就能得到长辈亲友近千元压岁钱的孩子们,可曾知道,每年还有一些像杨小亮这样的孩子因交不起100元的书本学费而失学。他们渴望读书,渴望得到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渴望用知识改变贫穷的面貌。同在一个蓝天下,生活的境遇如此不同,对百元的理解反差如此之大,不能不令我们震动。
  100元钱,对大多数人来说真算不上什么,而对一个尚在贫困中苦苦挣扎的孩子来说,却是寒冬里的阳光。
  少上一次歌厅,少吃一顿美餐,少一点浪费,多一份爱心,多一份同情,多一份援助,让我们用爱的清泉,去浇灌一棵棵嫩弱的幼苗吧!
  一个100元,意味着培育一个希望,一个未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