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亚美尼亚 纳卡争端引发震荡 总统议长双双挂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09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亚美尼亚
  纳卡争端引发震荡
  总统议长双双挂冠
  本报驻哈萨克斯坦记者 尹树广
  4日上午,亚美尼亚最高立法机构——国民议会相继接受总统捷尔—彼得罗相和议长辞职,并根据宪法任命总理科恰良在新的总统选举前代司总统之职。亚“开国之父”的突然落马犹如一场政治地震,使人们对解决纳—卡冲突的前景,以及外高加索地区安全形势的演变产生诸多顾虑。
  上述事件引起有关国家严重关注。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当天便深表“惊讶和遗憾”。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也立刻作出反应,希望亚局势很快稳定,两国继续关于纳—卡问题的和平谈判。美国国务院也对局势发展表示关心。
  分析家指出,亚美尼亚领导层对目前的纳—卡问题解决方案存在原则分歧,这是导致总统、议长双双挂冠的“导火线”。“和解派”以捷尔—彼得罗相为代表,主张接受进行斡旋的欧安会“明斯克小组”提出的和平方案,以纳—卡“高度自治”换取和平;科恰良总理以及国防部、内务和国家安全部等强力部门领导人则组成“强硬派”,指责总统在谈判中让步太大,无异于“出卖民族利益”。
  不久前,亚政坛即显露出某种不稳定征兆。上月初,有关纳—卡问题的府院之争首次公开爆发,紧接着,首都埃里温接连发生几起针对总统卫队长、内务部队司令等要人的恐怖事件。种种迹象表明,“强硬派”已准备向总统“摊牌”。
  纳—卡,全名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原为阿塞拜疆的一个民族自治州。这块“飞地”的绝大部分居民是亚美尼亚人。1988年2月,纳—卡地方议会首次发表宣言,正式提出“脱阿入亚”。亚阿两国和两族冲突由此一发而不可收。苏联解体后,冲突演变为使数百万难民无家可归的纳—卡战争。
  尽管亚美尼亚在纳—卡冲突中取得了“胜利”,但其经济却为此背上了沉重负担,在国际舞台上的回旋余地也日见狭窄,而阿塞拜疆得益于里海油气资源而使社会和经济生活异常活跃。严酷的现实促使捷尔—彼得罗相总统顶住各种政治压力,决心实行“以和平换经济”,“以和平突破封锁”的方针。
  1996年12月,欧安会马德里和会曾在主席声明中明确了纳—卡和平三原则,即必须尊重阿塞拜疆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纳—卡“高度自治权”;切实保障纳—卡各民族居民的人身安全。该原则成为俄、美、法三个“明斯克小组”主席国调停活动的政治基础,最终亦为捷尔—彼得罗相总统接受。
  但在亚国内,尤其在自行宣布独立的“纳—卡共和国”,很多人担心亚族人今后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最新事态的发展正是这种强烈民族情绪的反映。几天前还有报道称,欧安会正考虑可能于年内在纳—卡地区部署多国维和部队,具体监督停火协议和有关条款的落实。亚政坛发生的“地震”无疑会使原本错综复杂的纳—卡和平进程的前景更加难测。
  下月16日,亚美尼亚将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哪一派代表将成为新总统令世人瞩目。面对有关纳—卡和谈面临夭折的传言,科恰良总理和新议长昨天对传媒强调,目前的新领导人将继续进行和谈。尽管如此,人们对纳—卡冲突前景仍不敢乐观。(本报阿拉木图2月6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