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反思与跨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12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谈

  反思与跨越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盟委书记 韩振祥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270万人口中有214万生活在农村牧区,因此,如何加快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和农牧民稳定脱贫的进程,始终是我们各级领导潜心研究和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去年,全盟农业生产又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旱灾,粮食有所减产,农牧民收入却稳定增加。作为地区党委的一把手,在参加了党的十五大之后,我集中时间对自1994年以来全盟农村牧区经济进行了一次回顾与思考。
  1994年,盟委新班子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作出了实施“进一退二还三”战略(即进一亩精种高产田,退下二亩坡梁地,还林还草还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畜牧业大盟的重大战略决策。
  路子选准之后,怎么走?仍然需要进行大胆的实践探索。1995年春,我们第一次提出了优化种植结构求“进”的新课题,引导农民变传统的“两麦一薯”为“两杂一薯”(即杂粮、杂豆、马铃薯)、“两菜一油”(即蔬菜、甜菜、油料),突破性地提出土豆立盟的思想,开始建设马铃薯、杂粮、杂豆、蔬菜、油料五大种植业商品基地。这在认识上是一个飞跃,在实践上也是一次突破,为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转化率奠定了基础。
  这一年全盟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冻灾,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但用15%的耕地却产出了占总产47%的马铃薯,使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土豆立盟这一决策的认识。我们进行了深刻的灾后反思,认识到冻灾的实质是旱灾。反思的结果是要增大科技投入,推广旱作覆膜技术,克服春寒春旱、无霜期短等关键因素的制约,形成了在1996年实施“双百万”工程的重要决策。
  1996年农牧业获特大丰收。我们再次进行丰收后的反思。通过反思,我们得出了人大干天帮忙的结论,但关键还是得益于农田基本建设的加强和结构调整与科技推广力度的加大,特别是“双百万”工程和土豆立盟产业为农牧业大丰收立了头功。占粮播面积1/3的马铃薯、玉米的耕地产出了占总产近2/3的粮食。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结束了我盟不能种玉米的历史,开拓了种植业高产高效攻关的新领域,丰富和拓展了“进”的思路,找到了适合乌盟特点的“三位一体”求“进”的农业发展路子,即:农田基本建设的工程效益,地膜覆盖的科技效益,调整优化结构的比较效益,这是乌盟种植业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反思的结果是将1996年的“双百万”工程扩展为1997年的“双二百万”工程,并大胆提出了即使遇到严重自然灾害也要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0亿公斤以上的目标;同时确立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围绕“牧”字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出了农牧结合的脱贫目标和畜牧业“三养”工程,大力推进“两专一区”建设,确保畜牧大盟目标的如期实现。而且在此基础上,把种植业“双二百万”工程、畜牧业“三养”工程与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体,以矿产、建材为两翼的工业发展战略相配套,形成了产业化推进的发展思路。
  去年农业生产遇到特大旱灾,在粮食减产的情况下,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形势,天人功过该当何论?
  第一,粮食生产能够在遇到特大自然灾害情况下做到灾年显丰,主要得益于土豆立盟和“双二百万”工程的实施。全盟仅120万亩覆膜玉米(收获面积按100万亩计算)、400万亩马铃薯(其中覆膜40万亩)就产出了7.8亿公斤的粮食,占粮食总产的72%。第二,得益于这几年“进退还”战略的有效实施。全盟“进退还”战略实施三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果,开拓了“两高一优”农业的新领域。第三,更加清楚地看到我们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一是农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二是各旗县市发展不平衡。三是退还的力度仍不够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进”的质量和“养”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