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年轻的事业——苏港合资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彭城发电厂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11
第11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台港澳三资企业巡礼

  年轻的事业
  ——苏港合资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彭城发电厂纪事
  杨兆敏 于华
  港资进入 跃出一匹群外黑马
  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一直受到几个“瓶颈”制约,其一就是能源。为化解这一矛盾,各级领导殚精竭虑。在徐州兴建装机容量为360万千瓦的大型火电基地的提议虽于1977年就已提出,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尤其是受制于资金不足这一关键,一搁就是十多年。1992年,国家允许境外资本进入电力系统的新政策出台。1994年6月,由香港华润(集团)公司参股的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了,这是一家完全独立于电力系统之外的新型电力公司,它的出现,为多元化发展中国的电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按现代企业制度,公司一改往日建设者与经营者分离、建设管理与经营管理脱节的传统办电格局,完全自建、自管、自营,借电力体制改革的东风,一匹黑马横空跃出。
  严格管理 创造一个东方奇迹
  步入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彭城发电厂厂区,花园式的建设格局,赏心悦目。进入办公大楼,敞开式办公令人耳目一新。办公桌上、生产操作现场看不见一个喝水的杯子——并非禁止员工上班时喝水,而是规定了喝水的地方。这个能够管好员工水杯的管理制度是高效而严密的,它作了这样的规定:
  ——劳动关系上实行契约关系,靠法律合同约束人。上至总经理,下到一般员工全部实行劳动合同制,劳资双方有明确的责权利,公司与员工互相均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人事管理上实行全员聘用制,“一长负责制”。总经理聘任各部门负责人,各部不设副职只设助理,助理由主管提名,取消干部与工人的身份界限,实行竞争上岗。
  ——员工考核实行“只讲结果,不计过程”的制度,工资分配制度推行一步到位的岗位制和部门主管分配所属员工奖金的制度。工资靠岗位,奖金凭贡献。形成了一岗一薪、竞岗竞薪、择优上岗、岗动薪变的分配格局。
  ——微观管理中注意“鸡毛蒜皮”。规定员工上班必须统一着装,并佩戴统一的标识,不得随地吐痰,不得随意抽烟。在指定地点饮水……违犯规定一律处罚。首次违犯给一块“白牌”,三次违犯给一块“黄牌”,积三块“黄牌”就是一块“红牌”,只一块“红牌”就解除合同关系。
  回顾三年来的创业之路,徐州华润彭电人体会最深的是任何制度的创新、任何一种改革都经历了一个从不接受到接受再到拥护的过程,而制订出科学的管理制度只是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关键在于遇到阻力时能够排除一切干扰,使制度落实下去。
  让人们深感制度无情的是那个“只讲结果,不计过程”的考核制度。在工程建设期间,由于天降大雨冲毁路基以至火车停发,有一个基础工程未能如期完成。属客观不可抗原因,应该实行“例外原则”,不予处罚。可公司管理层认定:制度一旦定出便不能为了求全而再拟定“例外原则”,求全只会导致效率低下,降低竞争力,因而不论原因,只要没有完成既定任务、没有达到既定目标,就要接受处罚。
  正是凭借这种“挥泪斩马稷”的铁面无私的管理精神,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彭城发电厂才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刷新了电力行业的许多记录。建设工期比国家额定工期提前144天,比全国相同工程的平均工期缩短26.4天。一期工程2×30万千瓦发电机组1534项三级验评项目,合格率100%,优良率96%以上。一号机组在全国10家电厂10台达标机组中第一个按电力部1997版基建达标验收标准验收,并以489.7分(满分500分)的成绩名列全国第一。二号机组以一次点火冲管成功,一次并网发电成功,一次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验,热工保护、监测仪表、自动化投入率三个百分之百的成绩,创造了国内同类型机组最高水平。
  以人为本练就一支光彩队伍
  成功的企业都是相似的,它们都拥有一支素质优良、技术过硬的员工队伍。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彭城发电厂拥有的队伍由569人组成,大中专以上学历者占员工总数的84.7%,平均年龄只有28岁。
  一支创造了奇迹的队伍总让人好奇,一支创造了奇迹而且还很年轻的队伍更使人觉得神秘,但是只要了解到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成立伊始的宗旨,一切都很明白了。这就是,培养一流队伍,实现一流管理,建设一流工程,创建一流公司。
  这一思路贯穿于公司的工作之中。
  首先,广招人才,加强培训,打下了“以人为本”的坚实基础。为了选拔人才,公司曾两次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聘员工,利用全新的机制吸引了大批生产技术骨干、技术能手、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这些引进人员中有90%以上已在重要岗位任职。在广罗人才的同时,公司还抓紧“育才”工作,采取了院校集中培训、现场实习、仿真机训练、参与调试等方式对生产和维修人员进行强化训练。
  其次,在严格要求员工服从公司严格制度管理的同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彭城发电厂厂区离徐州市区外围的三环路有十多公里,地处郊区偏僻之处。为让年轻的员工们下班后也能过上热闹的都市生活,公司挤出经费在市区建起了宿舍楼;明确专人负责员工子女的入学、入托问题,专门成立物业公司为员工提供一系列的生活服务。当生活中的问题公司都替员工考虑到之后,员工们所要做的便是尽责尽力地干好工作,这几乎成为彭城发电厂所有员工的共识。
  再次,在建设和生产中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虽是一家合资公司,但党员们都能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去带动每一位公司成员。于是在这个苏港合资企业里出现了一个奇特的企业文化景观,到目前为止,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彭城发电厂已有党员152人,占全体员工总数的25%,已有90%的普通员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一个未设专职党务工作人员、组织活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合资企业里,在一个以经济效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绩效的经济实体中,党组织的精神的魅力能够如此强烈地感化着人们,吸引着人们,靠的是党员的表率作用,因为他们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在公司树起了一面面奉献的旗帜。
  党委书记、公司总经理王帅廷是这样的形象,电厂开工以来他从未休过一个假日,好几十天不回家以至孩子都忘了父亲的长相;打着吊针主持工作;拿的奖金比助手还要少……
  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黄根泉,一个多月没回家,老伴跑到厂里帮他洗换下的脏衣服,他对老伴说,别光洗我的,帮赵总、史部长、杨部长洗洗,他们也很长时间没回家了。
  燃运部部长、党员马社路“家”离工棚只有300米,但当爱人和孩子从武汉来到徐州时,他竟然忙得几天进不了家,当妻子、孩子要离开的时候,他才从工地匆匆赶来。
  …………
  既拥有精湛的技术,又怀有同心同德的理想,正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创造了一个年轻的事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