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精干出效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05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精干出效能
  薛宝生
  年初,当中央关于机构改革的部署推出之时,许多人抱着拭目以待的心情:过去多少次精减,政府机构却是越减越臃肿,这次是否还会是雨过地皮干,如果要“动真格”,单位内部会不会硝烟四起?
  近日,中央各部委的新机构人员数陆续见报,一个部委,只有数百人。这么精干呀?但你不能不信。问及先走一步的国务院机关干部,各单位基本上作到了去留两满意。一来减什么人标准确定,个人何去何从心中早有定数,不是凭“闹”,不是凭“走门子”。二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人们的价值观逐渐多元化,社会不以“当官”为唯一价值取向,许多青年人也厌倦了人浮于事、论资排辈等“机关病”,愿意趁风华正茂,到学校充电,到基层锻炼或下到市场经济的海洋里中流击水,而这次改革的特点又恰恰在于妥善安置,所以许多部委的人员分流就几天的事,波澜不惊。
  由于国家首脑机关带头,社会普遍感受到下岗并非工人“专利”,各省市闻风而动,不少也已在编制方案,送审报批。人们的共识是:既然改革已是势在必行,那么肯定是早比晚好,快比慢好。
  改革要减人,但减人只是第一步,转变职能、增强行政有效性才是最重要的目的。只有人少了,用人成本才能降下来,“吃饭财政”现象才能避免,人少,磨擦、扯皮就少,行政效能反会相对提高。成本产生除数效应,绩效产生乘数效应,这才是我们机构改革“减人”与“增效”的关系式。
  “减人增效”这个口号,是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之初提出来的。最近,由于全党大抓“再就业工程”,有些人就不敢理直气壮地讲“减人增效”了。实际上,减人、职工下岗是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付出的代价,再就业工程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后续工作。一下一上,看似一个轮回,实质上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职工通过这一下一上,整体素质大大提高;产业和产品结构通过这一下一上,更加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了。所以,今天重视再就业工程,决不是对当初减人增效的否定。同样道理,机关现在正在进行的改革,一是要把不适应机关工作或更适应其它工作的人送出去;二是要把更适应机关工作的人留下来,并通过推行现代行政运行机制的公务员制度,采取诸如考试录用、竞争上岗等等办法,使政府机构更加高效廉洁。这个过程实质上也是“减人增效”的过程,既不能像当年下海经商热那样,个别机关出现的“能者走,庸者留”的现象,也要真正为有另外才能的人开施展才能的方便之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这应该是政治清明、社会进步的体现。
  现在,无论职工还是干部,都在经历改革所引起的震动。正如一个新生命即将诞生于母腹的骚动,这个不轻松的过程所引起的后果却决不是消极的。这其中我们某些人可能会失去些什么,这是我们为改革应该作出的牺牲;但对我们国家、民族以至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却无疑是一个历史的跨越。相信这个震动过后,经济结构会调整到更加充满活力,行政职能会转变到更加公正有效,全民素质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一些人在变动中失去的也会重新或加倍得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