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探索绿茵娃娃的成长规律 ——北京龙力足球学校总教练拉德一席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14
第4版(综合)
专栏:

  探索绿茵娃娃的成长规律
  ——北京龙力足球学校总教练拉德一席谈
  本报记者汪大昭
  虎年伊始,上海申花俱乐部便忙着选拔绿茵娃娃,准备送往足球王国去深造。此举经新闻媒介传播后,颇有反响。持赞成意见的人已经将其称之为继健力宝青年队后又一支希望之旅。
  对于选派少年球员出国“留学”的做法,足球界其实也是见仁见智,方向上没有异议,方法上却并非一致同意。现任北京龙力足球学校总教练的拉德先生就曾摇过头。
  度过46年的足球生涯,执教过多国的俱乐部和国家队,65岁的拉德先生有着丰富的阅历。来到中国足坛,从国奥队主教练到一所足球学校的总教练,拉德先生对中国足球的了解大概在任何一位洋教练之上。依拉德所见,青少年球员要出国进修,而且必须去,但不能长期扎在异国。半大的孩子,心理承受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强,长时间封闭在他乡,未必有利于成长和成熟。
  拉德先生说:“我曾经认真思考过,面对世界足球的激烈竞争,一定要使孩子们达到高标准。少年球员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要使训练产生效果,我必须亲手为他们建立训练档案。”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足球学校是干什么的?从10岁到18岁的孩子具备什么样的接受能力?”拉德先生不断对自己提出问题,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答案。他认为,体能对足球运动员来说格外重要,青少年球员的体能会不断发展,训练要抓紧,但要循序渐进。要给孩子们更多的机会,经过多项多次考核,才能确定他们当中哪些人最有潜质和培养前途。
  拉德先生说,包括体能在内,一切训练目的都是为了球员在20岁以后进入职业俱乐部时,能够顺利发展。足球学校是一项基础工作,像造房子一样,就是已经18岁的球员,也还是在打基础的阶段。中国足球界有一种说法,觉得枯燥的基础训练可能影响孩子们踢球的兴趣。其实,中国兴办足球学校的经验远远不够,只是刚刚起步。
  说到增加孩子们的比赛场次,拉德解释道,青少年训练不能让孩子们过早达到技术能力的顶峰,而要保证他们在20岁后以良好的状态胜任十几年职业足球的要求。比如,14岁以前,只要每周练450分钟,能力培养到50%就行了。18岁的孩子每周练10个小时,能力可以达到70%。至于比赛,也可以从14岁以下每年打30场逐渐提高到18岁时每年打50场,而且要与同龄的对手比赛,以小打大绝对不是个科学的办法。
  记者向拉德先生请教,中国足球界曾有人尝试将球星的高难动作分解后教给孩子,据说效果不错,孩子们学得很快。对此,拉德不无幽默地回答说:“成材以后的漂亮动作比孩提时代的漂亮动作有用得多!”记者录下拉德的一番话,只想当作一家之言。培养绿茵娃娃,大家都在探索,中国足球在这方面尚无可以充分肯定的成功经验。多听听别人的意见,看看别人的做法,或许有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