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不可忘者”与“不可不忘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13
第12版(周末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不可忘者”与
  “不可不忘者”
  范敬宜
  不久之前,《辽宁日报》原副总编辑谢怀基同志,在《人民日报》副刊上写了一篇杂文:《人到老年》,受到读者广泛好评。有的老同志把它复印了几十份,寄赠给老朋友;有的当子女的把它剪下,送给离退休的父母。一篇两千来字的短文,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实在很不容易。
  我细读了这篇文章,觉得它最大的好处是,对离退休的老同志如何保持健康、平衡的心态,提出了许多实实在在令人信服的忠告。特别是讲到退下来的老同志要“看得惯、想得开、忘得快”,令人解颐。虽然这三个“得”已作为“口头文学”流传很广,但形之于文字和报端,似乎还是首次,因此,对多数老同志来说,还是“新鲜事物”。
  我对这三个“得”中的前两个“得”———看得惯、想得开———是完全赞成的。对于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事物,就是应该看得惯;对于个人的进退得失,就是需要想得开。但是对于“忘得快”,却觉得需要作一点补充,意思才能完整。
  回顾人的一生,确实有许多事情是必须忘得快的。比如,曾经有恩于某人,有功于某事,有惠于某地,有怨于某时,都应该忘得快,而且忘得越快、越彻底越好,否则就会成为一种思想包袱,耿耿于怀,怏然不乐,影响身心的健康。如果出现这种挥之不去的难忘之情时,最好的疗法是采用一种逆向推理,比如:有恩于某人,就多想想自己不过是尽了一份心意;有功于某事,就多想想自己不过是尽了一份责任;有惠于某地,就多想想自己不过是沧海之一粟;有怨于某时,就多想想自己不过是历史大背景下的一个小波澜。常常这样想,心境就会豁然开朗,释然于怀了。
  但是,有些事情却是不能忘得快的。比如,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就不能忘得快,忘了就叫忘恩;群众对自己的爱护,也不能忘得快,忘了就叫忘本;组织对自己的栽培,也不能忘得快,忘了就叫忘义;自己在工作中的缺点乃至失误,更不能忘得快,忘了就叫忘过。总之,不能忘与忘得快是相联系的。不忘恩、不忘本、不忘义、不忘过,才能做到对个人的恩怨功惠忘得快。
  《战国策》上有句话:事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两千多年前的古人,能有此胸怀,有此见地,实在令人敬佩。话虽不多,却够人受用一辈子。人到老年之时,俯仰平生,不可不把握这不可忘与不可不忘的辩证关系。
  (原载《人民论坛》一九九八年第一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