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燕麦博士和他的“孩子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17
第7版(国际)
专栏:

  燕麦博士和他的“孩子们”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邹德浩
  走进燕麦博士布罗斯在渥太华农业部研究所的办公室,除了四周书架上摆放的各种有关农业书籍,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周围的“孩子们”,不过这些“孩子”不是活蹦乱跳的儿童,而是他用毕生心血培育出来的数十个燕麦新品种。
  布罗斯博士从事燕麦育种已有40余年,谈起他培育出来的各个新品种,就如同介绍自己孩子的秉性,字字句句充满感情。正因为他全身心地热爱燕麦育种事业,加拿大农业部研究所的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他为“燕麦博士”,把他所培育出来的各种燕麦品种称做是他的“孩子”。
  布罗斯认为,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膨胀,粮食供应从长远看处于短缺状态,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掉以轻心的大事,而燕麦作为人类的八大主食(稻米、小麦、大麦、玉米、燕麦、黑麦、高粱和小米)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世界上的燕麦主要产区分布在北美、中国北方和俄罗斯等地,由于这种作物耐干旱和寒冷,与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稻米不争夺耕地,因此有着广阔的大面积种植前景。
  由于燕麦口感不好,综合加工困难,尽管价格便宜,在市场上仍不受欢迎,在北美地区长期以来只能当做饲料。在布罗斯教授培育出来的19个燕麦新品种中,“无壳燕麦”解决了这个难题。布罗斯解释说,所谓无壳并不是说麦粒外表真的没有麦壳,而是这种燕麦颗粒丰满、脱粒容易。这种经过15年才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与其它燕麦相比,具有颗粒大而饱满、光泽好和品质高等特点。记者从一张放大1000倍的照片上看到,普通的燕麦粒表面上“毛刺儿”丛生,这些“毛刺儿”不利于燕麦的运输、储存和加工,而布罗斯培育出来的无壳燕麦粒表面却十分光洁。
  今年67岁的布罗斯博士去年才退休,为表彰他在农业领域的卓越贡献,加拿大政府和农业部特授予他终身教授称号。研究所的同事们在他退休那天给了他一个惊喜,专门制作了一个写有“燕麦博士”的英文汽车牌照赠送给他做纪念。作为加拿大为数不多的终身教授之一,布罗斯退而不休,天天开着那辆挂着“燕麦博士”牌照的汽车来实验农场看望和照料他的“孩子们”。
  在实验农场现代化的试验暖房里,记者看到各种管道纵横交错,一排排插有标签的培植器皿或高或低放在不同的架子上,在灯光的照射下,有的燕麦种子刚刚吐绿,有的已长到半尺高,还有的新品种已开始吐穗。布罗斯置身在这些“孩子们”中间,不时地用手摸摸这个,扶扶那个,目光温和,笑容满面,俨然一位慈祥的父亲。
  研究所其他专家采用先进技术对布罗斯培育的无壳燕麦进行深加工,实现了用燕麦代替米、面的设想,把加工后的燕麦、燕麦粉按20%至50%的比例掺到米、面中,做出的米饭、稀饭、面包、馒头等食品,口感颇好。由于燕麦含蛋白质15%至20%,是稻米的2倍至3倍,还含有可溶性纤维素、多种维生素以及氨基酸,因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降低血糖、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的保健功能。加农业部研究所作物成分分析专家皮特教授曾为燕麦的应用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为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1997年正式批准燕麦为首例保健食品提供了理论基础。而燕麦深加工后产生的其他系列产品,还可用于造纸、饲料、医药卫生、化妆品等生产领域,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布罗斯博士最后表示,他毕生研究燕麦的目的就是提高燕麦的品质,造福全人类。他有一个到中国推广燕麦新品种的愿望,如有可能,他愿意不取报酬地带着“孩子们”到气候条件与加拿大相似的中国北部和中西部最不发达地区去,用白求恩精神帮助那里的人民脱贫。
  (本报渥太华2月15日电)(附图片)
  题图为布罗斯博士和他培育的无壳燕麦新品种。邹德浩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