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请尊重古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07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文化漫笔

  请尊重古人
  谢志伟
 引发这个感触,是因为目下在有些古代题材的艺术创作中,不是认真地研究历史,而是试图以走“捷径”的方式一鸣惊人,以致闹出不少荒唐之举。
  《红楼梦》是我国杰出的古典小说,作者曹雪芹著此书可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是,就是这么一位令人敬仰的文学大师,在今人所写的一本书中,却被描绘成一个勾结情人用丹砂毒死“情敌”雍正的疯狂报复者。这种“走火入魔”的“研究”岂止给读者造成视觉的污染,简直是在亵渎古人。就连为红学研究留下珍贵“脂批”的脂砚斋也不能幸免,在某作家的大作中被贬为“一个表面高雅实质低级的文坛骗子”。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有相似遭遇,他因在《追欢偶作》中赋有“十载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的诗句而被施以“老流氓”、“老淫棍”之类的恶语攻击。姑且不论揪人者的“解法”是否正确无误,仅观其“以偏概全,出笔成脏”的学术态度,无论如何令人不敢苟同,况且白老先生还为我们留下了《古原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千古不朽的诗篇。
  演艺界对拍古装戏历来情有独钟,但因尺度把握不当或囿于编导的学识而迭出“愚今薄古”的迹象。在某些编导的“创意”下,明代书画家唐伯虎摇身一变,在《唐伯虎点秋香》一片中成了武林高手;北宋政治家寇准的籍贯“一不小心”被《寇老西儿》明目张胆地从陕西“乔迁”到了山西。更有甚者,汤显祖的《牡丹亭》问世一百周年,昆曲《牡丹亭》却成了另一副模样。
  受地域、时代和社会风气的局限,古人留给今人的缺憾固然在所难免,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轻薄乃至厚诬古人。任何违背历史真实和以哗众取宠方式不切实际评价或反映古人的作品,注定经受不住时间的检验。既然古人曾经为我国的历史文化长卷抒写下不容替代的光彩篇章,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对他们多一些尊重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