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生命之光耀高原——记武警英雄战士张海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16
第1版(要闻)
专栏:

  生命之光耀高原
  ——记武警英雄战士张海西
  新华社记者 赵忠生 新华社通讯员 王文道
  年仅23岁的武警战士张海西,在青海龙羊峡水电站遭受特大洪水袭击的危急关头,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岗位,及时向上级报告灾情,为水电站电厂避遭毁灭和整个西北电网的正常供电,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最近,武警总部追认张海西为中共正式党员,批准他为革命烈士,授予他“忠于职守的好战士”荣誉称号。青海省委、省政府和武警青海总队分别作出了向张海西学习的决定。一个学习张海西、岗位做贡献的活动,正在武警部队和青海省各族群众中兴起。
  那是1997年8月4日深夜,龙羊峡上空一个炸雷伴着闪电滚过,顷刻间暴雨像决了堤似的直往下倒。平均年降雨量不足300毫米的龙羊峡谷,两个小时内降雨量竟达近60毫米。随之,250年未遇的特大山洪暴发了,水库大坝北面山凹地表顿时化作泥石流,以每秒100立方米的流量直奔位于谷底电厂的进厂门厅。
  龙羊峡水电站是我国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最大的电站,主厂房为深井式建筑。如果洪水闯过门厅通过隧道灌入厂房,势必造成4台32万千瓦发电机组报废,直接损失将达近百亿人民币。龙羊峡电厂又是担负西北电网调频、调峰的骨干电厂,如果30多万千瓦的负荷突然从网上甩掉,整个西北大面积停电不可避免。
  正在进厂门厅1号哨位执勤的武警三中队副班长张海西,深知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他立即用电话分别向中队部、电厂中控室、机电分场、电厂公安科和2号哨作了灾情预报。然后拉下通往主机房隧道的卷帘门,和同班哨兵李海军一起用防洪草袋在隧道口前堆筑防洪堤坝。
  8月5日2时19分,山洪裹着泥石流通过公路隧道涌进大厅,直逼进入主机房洞口。与此同时,840平方米的大厅顶部钢梁被强大的泥石流压得吱吱作响,天花板上已流出道道水帘。这无疑告诉张海西,若不马上撤离,不是被泥石流卷进黄河,就是被塌下来的钢梁、水泥板压成肉饼。可张海西没有走。他用行动告诉人们,他当时想的是中控室如果不马上停机,电厂就可能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如果不通知2号哨的战友和值班的职工马上转移,他们就会被洪水卷入黄河。
  张海西当机立断,对同班哨兵李海军下达命令:“你跑步通知2号哨的哨兵和值班工人立即转移,我再向上级报告灾情。”李海军望着眼前的情形说:“副班长,还是你去,让我留下。”张海西嚷道:“我以副班长的身份命令你,赶快去通知,不然要误大事。”
  李海军含着眼泪向设在尾水平台的2号哨跑去,边跑边喊:“洪水来了,洪水来了,快转移……”他没跑出多远,忽听背后一声巨响,紧接着几米高的泥石流跟踪而至,大厅顶棚倒塌了。
  2号哨的胡晓军、马清见洪水来得凶猛,伸手拉起李海军爬上平台南侧的尾水门机上,差一步就被洪水吞噬。正要去出线楼检查设备的值班工人陈有刚、刘育强听到李海军的喊声立即转移,也幸免于难。
  这时,爬上门机的胡晓军、李海军、马清借助闪电发现张海西站哨的那座钢板焊成的哨楼伴着泥石流一起滚进黄河。三位战友在夜幕中失声呼叫着:“张海西!副班长!”可回答他们的只有洪水的咆哮和电闪雷鸣。
  张海西走了,他走得那么壮烈,那么从容。他实践了“哨所就是战场,电厂就是生命”的誓言。
  电厂中控室当班班长王国林含着眼泪说:“那天夜里2时19分,我第二次接到张海西的电话,说主机房就要进水,请求停机!当我一个谢字还没说完,电话听筒里传来一声巨响,电话中断了,这正是大厅倒塌的时刻。”王国林意识到险情严重,当即报告当班值长周国亭。周国亭综合张海西的险情报告,果断下达命令:“立即停机,并向西北电网总调报告!”
  2时20分,4台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停机,三条输电线路停电。就在这时,泥石流像脱缰的野马闯进主机房,29米以下的7个层面所有工作间全被泥石流灌满,整个电厂一片漆黑。
  灾情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电力部专家组到这里考察灾情,第一句就问:“是进水前停的机,还是进水后停的机?”当听到是进水前停机时,这才稍微松了点气。他们说,进水前停机,大型机组不会损坏,淘干泥水、干燥处理后还可以恢复生产。要是进水后停机,整个机组就完了。
  从2时19分张海西向中控室报告险情,到2时20分停机,仅仅一分钟。这一分钟是张海西生命的浓缩。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他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与电厂的领导、职工一起,为祖国挽回了一个大型电厂。
  张海西是被泥石流冲进黄河埋在大坝下牺牲的。33天后的9月6日,当第三台发电机组修复运转发电时,张海西的遗体伴着泥沙浮出水面。在张海西追悼会上,电厂职工、当地牧民和武警官兵上千人,在一片痛哭声中为英雄的灵车送行。电厂厂长李铁证含着泪说:“我们电厂全体职工将永远记住张海西,他的生命价值将伴随着大西北五省区所有工厂的机器一起轰鸣,他的生命烛光将伴随着大西北万家灯火永远闪耀。”
  张海西是一位英雄,又是一位普通的战士。1994年12月,他从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唱着“花儿”入伍。来到龙羊峡这个高寒缺氧的不毛之地一干就是3年。在他档案袋里,已经装着3个嘉奖令和两份优秀士兵证书。
  张海西当兵3年,烧过饭、养过猪、种过菜、当过战斗班副班长。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炊事班他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年终为中队节煤4吨多。他还主动兼任养猪和3个温室的种菜工作。在高原寒区,他不仅春夏秋三季能种出时令蔬菜,还在冬季种出了大葱、芹菜。一年下来,他为中队产肉800多公斤,大棚里种植的12种蔬菜产量达3000多公斤,解决了中队吃菜难的问题,还为中队创下一笔可观的收入。
  战友们说,张海西本来可以成为部队后勤战线上一名优秀的管理人才,他平时最爱读的书几乎全是经济管理学。没想到,他那么早地离开了部队,离开了朝夕相处的战友,把宝贵生命献给了青海高原,献给了祖国最需要的时刻。(新华社西宁2月15日电)
  张海西烈士遗像新华社发(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