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适度从紧 该改成从宽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16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热点聚焦

  适度从紧该改成从宽吗
  随着经济的纵深发展和市场化程度加深,金融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居民的消费投资密切相关。最近,本报经常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其中大量的是一些企业管理者,询问他们所关注的金融焦点、热点。为此,本报特地邀请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同志,在这些问题中择其要者,予以解答,以飨读者。
  ——编者
  在宏观经济形势不断好转的情况下,一些人认为,当前部分国有企业资金紧张,经营困难,应当放松银根,甚至建议适度从紧应改为适度从宽。对此,应作全面、客观地分析。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适当,正确处理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经济增长的关系,近几年货币政策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8%左右,消费物价涨幅控制在5%以下;二是货币供给基本适度,使货币供给既要有利于控制物价上涨,又要促使经济增长持续发展;三是货币供给结构的基本合理,使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适应生产与消费、储蓄与投资的合理需要;四是要改革金融宏观调控的方式与方法,从直接调控为主转向间接调控为主,注意预调和微调;五是要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引导信贷资金投向的杠杆作用,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实行适度从紧货币政策并掌握好调控力度,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决定的精神。几年来,中央坚持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增幅明显回落。1994年至1997年4年间,狭义货币M1增长速度分别是26.8%、16.7%、18.9%和16.54%;广义货币M2的增长速度分别为34%、29.4%、25.3%和17.32%。4年中,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分别回落10.26和16.68个百分点。在此期间,我国有效地抑制了1993、1994两年出现的高通货膨胀。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由1994年的24.1%下降到1997年的2.8%,零售物价指数从1994年的21.7%下降到1997年的0.8%。实践证明,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对于抑制过热需求,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符合中国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
  当前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是适应的,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比较宽松的。部分地区出现中、小企业资金困难,主要是重复建设、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占压大量生产资金造成的,放松银根解决不了这些问题。1998年银行将继续实行适度从紧货币政策,同时注意掌握宏观调控力度,适时微调。要合理确定货币供应量,支持经济发展;要在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控制后,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运用各种间接货币政策工具,有效调控货币供应量;要运用信贷政策,引导信贷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支持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