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菌草:一个大有作为的新产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19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菌草:一个大有作为的新产业
  □谢联辉 蔡俊迈
  我国发明的菌草技术,已传播到美国、日本等16个国家和地区,并有可能成为21世纪发展中国家反贫困、反饥饿的武器。我国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应大力推广菌草技术,发展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我国特色的新产业———菌草业。
  菌草产业的由来和发展
  本世纪80年代以前,香菇、木耳、灵芝等食用菌、药用菌的主要培养原料来自阔叶树。由于阔叶树资源生态效益巨大、储量不足,世界各国都面临食用菌、药用菌生产与林业生态平衡的“菌林矛盾”。1983年,福建农业大学高级农艺师林占火喜率先利用芒萁、类芦、斑茅、芦苇、五节芒、荻、菅等野生菌草代替阔叶树木屑栽培食用菌成功,发明了菌草技术。
  14年来,我国科学家在菌草业开发领域进行了27个课题的系统研究,到目前为止可用29种野生或人工栽培的菌草栽培38种食用菌、药用菌,已形成了配套的综合技术;在理论上打破了传统的木生菌和草生菌的界限,突破了菌、草、牧等学科的界限,解决了菌业生产与林业生态平衡之间的“菌林矛盾”,使菌业生产有可能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
  目前我国菌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菌草技术已在我国的24个省(区)、208个县应用,并在福建和北京建立了两个菌草技术培训中心,闽西老区、秦巴山区和环北京三个菌草产业带的建设已经启动。
  菌草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菌草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有利于缓解全球粮食问题。世界人口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增加人均食物占有量是一大世界难题。我国和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民,食物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摄取量不足。应用菌草技术发展菌草产业能使芒萁、五节芒等野草变成“山珍”,能把玉米秆、小麦秆等农作物秸秆变为优质菇类食品。据测定,1公斤干草料可生产0.6—1公斤鲜香菇、平菇,转化率相当高,是为发展中国家人民提供优质菇类蛋白的经济有效的新途径。
  我国有草地面积60亿亩,只要利用其中的1%发展菌草业,就可生产菇类食品3000万吨以上,增加产值1200亿元以上,增加就业人员1200万人。我国每年平均有玉米、小麦、水稻、高粱秸秆3.7亿吨,利用其中的5%发展菌草业,可生产菇类食品1100万吨以上,增加产值440亿元以上,增加400万就业人口。两项相加全国每年人均可多产菇类优质食品33公斤。这样,我国可望形成一个产值超过千亿元劳动密集型的新型产业———菌草业。
  菌草产业是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产业,有利于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千家万户脱贫致富,是消除贫困、增加食物来源、改善人类营养的一项有效措施。
  应用菌草技术发展菌草业对合理利用土地、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从治理水土流失的角度来看,种植菌草能大幅度提高太阳能的植被转化率。太阳能转化为菌草的转化率是太阳能转化为阔叶树的4—6倍。菌草的根量比一般农作物大3—5倍,维系土壤能力比农作物高15倍。因此菌草对土壤的防冲能力和吸附雨水的能力比森林和农作物都强。1993年在福建长汀县水土保持试验场种植象草后,当年夏季,中午地面温度降低10—15摄氏度,湿度增加30%左右,地表径流减少30%,土壤侵蚀量减少78%,每亩水土流失地每年减少土壤侵蚀4.46吨。水土流失区域种植菌草,再把菌草转化为食用菌、药用菌,然后用废菌料生产优质菌蛋白饲料,不仅可以有效地治理水土流失,而且可建立植物、菌物、动物等多层次循环转化综合利用的高产、高效的新生产模式。
  我国发展菌草产业资源丰富,具有可持续发展条件。我国草地分布广、面积大,草和可食菌种类多。我国有高等植物3万多种,其中蕨类2600种,仅禾本科一个科就有1000多种,已经筛选出作为栽培食用菌、药用菌的菌草才29种,继续筛选的余地极大;可食用、药用的菌类1000多种,而目前用菌草栽培的菌类只38种,发展前景广阔。菌草再生能力强,一次种植可多年多次收割,是可持续开发的丰富资源。因此,用菌草栽培食用菌、药用菌将使菌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综上所述,发展菌草产业将对草地的开发利用,将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对菌业生产、林业生产、牧业生产、农业结构调整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对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人口、食物、资源、环境、能源五大难题起到积极的作用。
  两点建议
  加速推广菌草技术,把发展菌草产业列入国家开发计划。菌草技术1991年被国家科委列为“八五”国家级星火计划重点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为菌草技术的大面积应用推广打下了基础。建议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把推广菌草技术列入国家级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和国土治理开发的有关计划中,本世纪末重点在三峡库区、井冈山、大别山、沂蒙山、闽西老区、秦巴山区、环北京地区发展菌草产业,以带动我国菌草产业的全面发展。
  尽快建立国家级菌草研究中心。我国是菌草技术的发源地。但如不加强本领域的研究,我国有可能失去现有的技术优势。为此,建议尽快建立科研、教学、生产三位一体的国家级菌草工程研究中心,设置菌草专业,进一步加强菌草技术的开发研究,加速菌草产业的人才培养,加大菌草开发力度,确保我国菌草技术在国际上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