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小心“猪作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07
第12版(大地周刊·周末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小心“猪作饵”
  杨洪立
  慎微十分重要。许多人之所以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不能慎微而一步步滑下去的。所以,一个人能做到慎微,确实难能可贵。
  但是,也须看到,慎微固然不易,而慎“重”,或曰慎“巨”,在某种程度上则更难。因为对一些人来说,小恩小惠、小名小利也许可以做到不动心,而在重利厚禄面前,则可能把持不住,因贪而铤身走险,以身试法。
  有一典籍《幽闲鼓吹》,就说了唐朝张延赏的一个故事。张延赏任节度使时,过问了一个案子。那案子牵涉许多无辜,冤情甚大,而且一拖就是一年半载,因为不少无形之手在暗中左右。张大人非常气愤,命手下主审官十日内迅速判决。可是第二天,张府桌子上就出现了一个小帖子,上写:“送钱三万贯,请别再追问该案。”张看后愈加愤怒,即刻叫来办案人员,说案子结得越快越好。第三日,桌子上又来了张帖子,上面印着五个金字:“送钱五万贯。”大人看后心想,想拿五万贯收买我,做梦!又把手下人叫来,限定两日内宣判。岂料第四日,那桌上又躺着一张帖子,虽无金字,可价码让人目瞪口呆:钱十万贯。这回张大人“站”不起来了,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说:“十万贯钱,可以通神,哪有不能挽回的事儿呢?我也应该知道,不停止追究有麻烦啊!”随后对手下人吩咐道:你们看着办吧!
  看看,随着价码的加重,张大人不是到底顶不住了吗?他固然有“怕麻烦”的一面(也许是遁词),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钱的威力吧?三万五万都能顶住,张大人的定力也算不错了,比起今天某些人三千五千就能出卖原则实在超出许多。可是,一旦到了能“通神”的程度,张大人的防线便彻底地垮了,这重金、重利的威力还不可怕吗?
  对这个道理,其实古人也早就认识到了。《孔子·抗志第十》载:孔子的孙子子思在卫国住着。卫国有一个人在河边钓鱼,钓到一条很大的鳏鱼。这条鱼大得可以装满一辆车。子思问他:“鳏鱼是很难钓到的鱼,你用的是什么办法呢?”钓鱼人回答说:“我开始下钩的时候,只挂了一条鲂鱼作饵,鳏鱼游过去时看也不看它。后来我改用半只猪作饵,它就吞下上钩了。”子思听了长叹道:“鳏鱼虽然难得,却因贪食钓饵而死;读书人虽然懂得一点道理,也会因贪图利禄而丧生啊。”
  鳏鱼的教训也告诉人们,懂得道理的人,要真正做到不“贪以死禄”也不容易。如今查出的大案要案,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上千万,其中的原因之一,恐怕是与这“猪作饵”的重利诱惑有关。因此,在今天,一般地懂得反腐倡廉的道理还远远不够。要经得起重利的诱惑,那就非得有一套严格的制度监管和更高的道德修炼不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