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扫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21
第5版(学术动态)
专栏:研究动态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扫描
  □贲克平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具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发展构成危害。另有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要以人类生活质量和与之相伴的社会不断进步为目的,当代以至各代际人的均衡、持久的发展为中心任务。其核心的发展是人的全面提高,这是一个全方位的文化演进过程,需要深刻的社会变革。还有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建立各种形式的良性循环。例如,我国某些乡镇或国有企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始终沿循着“高消耗、低收益、高污染、低效益”的轨迹恶性循环;而另一些企业却一直沿着“低消耗、高收益、低污染、高效益”的良性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建立后者这类多种形式的良性循环体系。就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区来说,首先要建立该社区各种形式的良性循环体系,并把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相协调,在构建产业及产品结构时,首先要选准产业,并考虑诸产业的能源、资源来源处和消耗量;废物的生成量与排放处,以及废物的再生与循环利用率等。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从综合与宏观的角度看,就是要建立一个全社会的良性循环体系。再有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同时具有持续性增长的发展。从广义讲,其宏观战略旨在促进人类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寻求建立有利于持续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生产、技术、管理以及国际关系的新体系,这是一个全球目标。
  战略思想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思想可归结为:(1)全球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一旦出现全球性资源短缺的局面,则将迟滞各国经济发展。(2)环境容量极限及技术在强化和支撑经济发展中的能力极限。而环境容纳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的限度,构成了经济增长的最终极限。因此,应尽量采用有益于环境的“适用技术”,以满足人们对经济发展和良好环境的双向需求。(3)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应坚持再分配的公平性。这不仅包括机会与权利在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还包括当代人与未来诸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即人们在考虑自身需求满足的同时,也要对未来各代人的需求担负起历史责任。(4)重视生物的遗传资源保护。生物遗传资源是保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传宗接代的物质基础。生物物种自然或人为灭绝带来了人类难以预计的环境问题,这几乎已成为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保护物种的实质就是反对人类对环境的冒险行为。
  理论内涵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有学者认为要点如下:(1)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与可持续的统一,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放弃发展,则无持续可言,只顾发展而不考虑可持续,长远发展将丧失根基。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的是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佳兼顾,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2)可持续发展涉及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意味着社会的整体变革,包括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领域在内,亦要如此。(3)发展的内涵主要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资源的高效与永续利用同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密切相关。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良性循环下的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人的素质的不断提高。(4)自然资源、尤其是生物资源的高效与永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再生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寓存于地球生态经济系统内,在经济开发与发展中,必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及自然生态环境,将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速度限制在其再生速率之内。(5)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如果像水、空气或土地这类最根本的自然生态环境要素遭污染而恶化,人类将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谋求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并在发展中寻求新的平衡。当然,这种平衡不仅局限在生态与环境上,还包括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等诸领域的内部及相互间的平衡。(6)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质量,改善人口结构,并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之下发展经济。(7)消除贫困。贫困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根除的首要目标。在全球约两亿儿童不足温饱,十几亿劳动力无工作可做的今天,发展的首要目标是解决这些人所遇到的困境。(8)坚持可持续整体发展的全局观念,反对只注重单纯的、片面的或局部的发展,以至把这类发展误认为可持续的整体发展。因此,要从大的方面考虑,并赋予现代观念———即指全人类的发展。(9)可持续发展既包括当代及后代的区际间协调———此地区发展不应以损害彼地区为代价,也包括全面满足当代人与后代人基本需求这种代际人之间的协调。这就必须解决好资源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合理配置,既要保证当代人的合理需求,又要为后代人留下较好的生存与发展条件。另一方面,应重视资源在各地区、各部门和每个人之间的合理分配,避免资源闲置与浪费。此外,还应采用能耗少和物耗小的新技术,推行资源与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对可再生资源在开发利用的同时,采用人工措施促其增值;尽量采用替代资源,以减少稀缺资源的消耗,以确保当代间、代际间的人与自然处于协调状态,生态处于持续平衡状态。
  另有学者把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概括为:(1)目标:保证经济高速发展,又保护生态环境,使社会经济同资源环境实现良性循环。不仅安排好当前的发展,又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发展创造好的条件。(2)体系: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与自然关系的变革,是以保护资源与环境为前提对社会进行革新,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体系。(3)过程:从当前开始直至目标实现。在整个过程中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及经济发展间的关系。(4)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理想,理想目标的实现,首先要使人的思想观念有所转变,树立环境意识和生态观念,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特别要克服“发展”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思想,防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增长。(5)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强调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机会。社会要从提高生产潜力、确保每人都有平等的机会两方面满足人民需要。其次,强调发展与环境的统一,即社会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统筹安排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最后,强调生态与经济的协调是核心。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所以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态是人类社会和生命系统同自然环境的关系,解决环境与发展的统一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好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