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生态经济管理研究的新成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21
第5版(学术动态)
专栏:新论摘要

  针对全球生态经济建设和西方生态殖民主义行为,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王松霈同志在其《走向二十一世纪的生态经济管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提出了若干新观点———
  生态经济管理研究的新成果
  改传统的经济增长战略为全球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提高全人类的生态经济意识。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发展就是经济增长,就是收支平衡、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指标的提高,任何能带来增长的行为都是经济的。这种观点引导的行为是只关心数量,而数量后面的社会、经济和生态质量并不重要。这种增长是通过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对全球生态系统大规模破坏来实现的,它使得资源总量锐减、资源结构失衡、环境严重破坏。因此,必须使全人类认识到,经济发展一刻也脱离不了地球表层资源,经济发展得以实现的载体———地球是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由于人类对资源“先下手为强”的掠夺而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解决问题的首要方面是调整生态价值观念,采取全球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共同追求全球经济持续进步。
  发展中国家要坚决抵制发达国家的生态殖民主义行为。80年代中后期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公众生态觉悟及环境意识觉醒,许多产品和生产项目在其国内逐渐失去市场。但出于“经济增长”的需要,他们仍然生产高污染产品,并源源不断地倾销到人民生态觉悟较低、环境控制能力不强的发展中国家。或者以投资、经济援助的名义把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威胁的工业项目如石化、冶金、电子、化工等迁移到发展中国家。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丰富自然资源和不完善或无力认真执行环境法规等情况进行生态殖民主义行为,污染那里的环境,将那里的人民推到生态灾难第一线去承担其经济发展的外部影响,而在本国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抵制不合理的生态殖民行为是世界人民的共同使命,各国要在取得共识后联合行动,结成全球性反污染输出联盟,建立反污染输出国际组织。同时,各发展中国家要严格立法,凡不能把排污量控制在国际公认标准以内的外国投资项目,一律拒绝接受。联合国也要把制止、干预、调查、处理污染输出事件的责任切实承担起来,使以“投资”、“援助”为名进行的破坏性生产项目从地球上消失。
  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认真解决好本国生态建设问题,为地球奉献绿色。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水平低,人民普遍贫困,追求温饱仍然是社会主要目标,面对发展经济和生态保护双重压力。按福利经济的价值取向,他们更易理性地选择“先污染后治理”,而不是“边发展边治理”的发展方式。然而,某些破坏了的生态靠治理是不足以恢复的,如生物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因而要求治理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充分保持和发挥本国的资源优势,在维护发展权的同时,遵守国际公约,扩大森林植被,保护生物物种,为地球奉献绿色。
  平衡南北关系,促进全球生态经济建设的长期合作。虽然生态经济具有全球性,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经济发展和对生态环境的评价存在差异,各自的资金技术实力不同。同时,一方面后进国承担着发达国家造成的生态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后果,生态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大大减弱,更难摆脱贫困,为生存不得不耗用生态资源;另一方面,先进国本着自身的资金和技术实力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的生态观念强加于发展中国家。这是南北在生态经济问题上存在的差异。为此,实行全球一体化生态经济管理,必须首先尊重后进国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尊重他们对本国资源的开发权。在充分估计他们生态建设能力的基础上,发达国家要承担更多的义务,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资金”和“优惠技术转让”,为共同执行国际公约,进行全球生态经济建设合作提供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