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布冧”不是李子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18
第11版(读者之友)
专栏:实话实说

  “布冧”不是李子吗?
  陈雪冰
  有一天,我带女儿来到水果摊前,女儿指着一种紫黑色的果子说:“妈妈,我想吃这种果果。”我告诉女儿说:“这种果子叫李子。”没想到轻轻的一句话,招来了女摊主的白眼:“什么?你识货不识货?这是‘布冧’(“冧”,摊主读作“làng”,此字系生造字),外国进口的,不是李子!不懂就不要乱说!”我一听,不知说什么才好,本来想买她那些“布冧”的,此时被她抢白了一顿,也无心和她辩论,就转到别的果铺去了。
  或许有些人不知道,“布冧”是英文“plum”的译音,分明是指李子,只不过李子有不同的品种罢了。
  无独有偶。有朋友带了草莓到我家来,大家一起品尝。我说:“这草莓就是与野生草莓不一样。”朋友吃惊地说:“这不是什么草莓!这是‘士多啤梨’!你怎么连这都不懂?真老土!”唉!恰恰相反,不懂的是她。“士多啤梨”是从英文“strawberry”译过来的。我的那位朋友可以赶赶时髦,说说洋话,但绝不能说“士多啤梨”不是“草莓”,正如不能说“爹地”(daddy)不是“爸爸”一样。
  如果你留意一下广东一些城市大街上店铺的招牌,你一定能发现“××士多店”的字样。我是见过的,当时我的感触很深,觉得这些店主才是真正“老土”,虽然能把“store”(商店)一词体面地用在招牌上,但不应再加上一个“店”字呀!有些人为什么总是那么自以为是,不懂装懂呢?
  近几年,有不少人说话,总喜欢夹带许多外来词,有的人甚至故意以此来唬人。这样的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例提醒我们,在说话、写字、待人接物时,一定要注意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对一些外来词的使用应该慎重,不应该盲目赶时髦,否则出了大笑话,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