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南开大学教授陈漓高撰文认为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 世界经济大调整进入深化阶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21
第5版(学术动态)
专栏:

  南开大学教授陈漓高撰文认为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
  世界经济大调整进入深化阶段
  其主要特征是:
  (一)西方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其他国家实行战略调整,制定跨世纪科技发展战略。继1993年美国正式实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计划之后,欧洲、亚太、南美与非洲等地许多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制定相应计划,掀起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巨大浪潮,被称为“第二次信息革命”的开始。各国围绕作为世界高科技发展前沿的信息高速公路展开的这场竞争,实质上成为争夺21世纪经济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有关国家加强了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与协调,如美国成立了由克林顿总统任主席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韩国成立了由总统主持的技术振兴审议会等;大幅度增加科技经费投入;确保必须掌握的对国家前途产生重大影响的高科技中的关键技术;更广泛地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建立高科技工业园区等。
  (二)国际经济体制发生巨大变革。前苏联东欧各国发生剧变后,无一例外地开始了以市场经济为目标的转型。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越南的市场化改革也取得很大进展。这使得“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的分离不复存在。同时,许多原先走“非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几乎全部作了根本性调整,转而实行把国家调控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的道路。这就为全球范围的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当前国际性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是,无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除极个别外,都趋向于采用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的两“手”并用的经济体制。
  (三)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和西方企业管理变革。西方发达国家继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将一些到国外发展更为有利的制造业向海外转移,加速发展高技术密集型产业。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承接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加速了其向信息社会的转变,同时也加剧了这些国家间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历史大背景下,从美国掀起并波及日本和欧洲的新企业管理革命的核心是“企业重新构建”。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结构从“金字塔”型向网络型转变,即变纵向管理为横向管理,为此大力精简机构、裁减人员。同时企业刮起国内和跨国兼并风潮,其主要特点之一,是强强联合的趋势日增,兼并规模之大、金额之高为前所未有,通过兼并实现优势互补、获取规模效益、优化产品结构、拓展市场份额,成为企业在国际高科技商战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谋求生存、增强活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四)国际经济协调机制进入新阶段。在战后世界经济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的推动下,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即国际经济进一步融合,并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与此相适应,国际贸易协调机制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摘自《世界经济》1997年第12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