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深刻而辩证的文艺思想 ——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21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深刻而辩证的文艺思想
  ——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
  陈扬勇
  周恩来在他二十六年的总理生涯中,对文艺事业表现出特殊的关注。他对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都有过深刻独到的论述。本文仅就他在文艺领导工作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被实践证明对社会主义文艺工作有长远指导意义的方法论思想作一简要论列。
  观照文艺的科学视角
  新中国文艺史上,周恩来拥有“艺术总理”的誉称。这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周恩来在新中国文艺发展史上的角色定位。它一方面说明周恩来对文艺事业的关心之多、论述之广,远远超出了一个总理从本职工作意义上对文艺事业的关注;另一方面又说明周恩来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的总理,而且是一个深谙艺术规律、具有艺术品位的总理。这也就形成了周恩来观照文艺的双重视角:既有无产阶级政治领袖对文艺事业高屋建瓴的俯瞰,把文艺置于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广阔背景下,放到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以及整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前进的历史链条中来观照,充分考虑到文艺与经济基础及其他上层建筑的关系;又有学者品格的从艺术内在规律出发的审美把握,充分考虑到文艺的固有特性和它作用于人和社会的特殊实现方式。它使得周恩来在文艺领导工作中,大大超越了单纯从社会政治的视角来要求文艺或单纯从文艺本身来看文艺的局限,提出一些科学的有生命力的文艺理论主张。这正是周恩来能够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作出重大理论发展和贡献的重要原因,也是周恩来文艺思想的生命力所在。
  文艺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历史的。周恩来观照文艺的双重视角的重要方法论意义就在于,无论是文艺创作、批评还是文艺领导工作,都应当以这样的双重视角来把握文艺。单纯从社会历史视角来要求文艺,往往会使文艺丧失其自身的品格而沦为政治说教和标语口号;而不顾文艺与社会的关系,单纯从文艺审美本身去看文艺,甚至把文艺与社会、政治对立起来,否认文艺的意识形态性,会把文艺导入为艺术而艺术的死胡同。尤其是对文艺领导工作者,这种双重视角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按照文艺规律来领导文艺事业
  文学艺术有它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文艺工作必须认识、掌握并遵循这些规律,当年周恩来提出这个问题,无论是对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还是社会主义文艺建设,在理论上都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毋庸讳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乃至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对文艺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一直是我党文艺领导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这里面有着相当长远的客观历史原因。如果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在民族危亡成为压倒一切的时代主题、一切工作几乎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于革命政治斗争的战争年代,革命文艺对文艺自身存在的内在规律兼顾不够有其客观原因的话,那么,建国后文艺的视角转向建设,认识和总结文艺的内在规律,从而指导作家艺术家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世界的艺术精品来,应当是有条件的。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文艺规律并没有成为理论上的自觉而得以明确认识和高度重视。
  对文艺规律的忽视与淡漠,导致了五十年代中后期文艺工作出现严重违背文艺规律的后果,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跌入前所未有的低谷。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周恩来在1959年5月3日的紫光阁文艺座谈会上、1961年6月19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1962年2月17日的紫光阁文艺会议上,集中提出了文艺规律的问题。在这几次讲话中,周恩来对文艺工作中违背文艺规律的现象提出批评,指出了文艺规律存在的客观性,并要求加以认真研究、总结。他说:“解放以后,我们把毛主席的文艺方针接受下来了,但对许多问题认识得不清楚,见解不一致。”“文艺同工农业生产一样,有它客观的发展规律。当然,文艺是精神产品,更带有复杂性,更难掌握。”鉴此,他强调:“要认真地加以研究,加以摸索,许多经验要认真总结。希望这次会后,大家都来研究规律。”周恩来还从文艺规律的深层次上,对文艺工作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包括文艺表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内部矛盾、塑造典型人物,文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继承性与创造性的关系,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等,作了科学的阐述。
  周恩来关于文艺规律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大贡献,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一)在新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史上,它第一次自觉而明确地提出要重视文艺规律的问题,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文艺建设走向更高层次的自觉。(二)它抓住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建国后,文艺工作中的一些失误固然与“左”的错误有关,但关键的问题还是对文艺规律缺乏认识和自觉。最为典型的是在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处理上。(三)相对于过去行政命令式的文艺工作领导方法来说,它开辟了根据文艺规律来领导文艺工作的新方法,使党对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领导更自觉、更科学。“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中央恢复并强调了周恩来的文艺规律思想,并正式确立了按照文艺规律来领导文艺工作的思想方法。
  深刻而丰富的文艺工作辩证法
  正如周恩来所说,文艺是一种精神生产,更带复杂性,更难掌握。其矛盾的各个侧面也特别多。不仅文艺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有许多矛盾的侧面,文艺本身内部诸要素之间也存在着矛盾的不同侧面。这些许许多多矛盾的不同侧面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作用于文艺的运动,对其中任何不同侧面的不适当强调或忽视,都会给文艺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后果。文艺的这种特殊性使得它比其他工作更需要辩证法。周恩来是唯物辩证法的大师。但与众不同的是,周恩来对辩证法的高度素养,不仅仅是对辩证法理论的熟知与通晓,而是一种植根于长期的文化性格积淀而成的思维方式的行动自觉。因此,周恩来在观察和论述文艺问题时,在领导文艺工作的实践中,处处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芒。
  1950年,他针对文艺工作中片面强调思想性忽视艺术性的做法,指出:“宣传里面也要有艺术形式,不然,尽管政治内容怎么强,也不能收到好的效果。”1958年,由于“左”的影响,文艺工作中的片面性大面积地暴露。为此,周恩来1959年5月邀集部分文艺工作者在紫光阁座谈,作了文化艺术工作要两条腿走路的讲话,集中提出了文艺工作的辩证法问题。他说:“两条腿走路就是对立面的统一”,“对立统一本身就是两条腿走路,既要有机结合,也要有主导方面”。“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些同志总是强调某一方面,变成一条腿,而一条腿走路,难免就要跌跤。”在这次讲话中,周恩来对文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数量与质量、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独创性与丰富性等十个方面作了辩证阐述。以后,他在一系列文艺讲话中,对文艺塑造典型人物、表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内部矛盾,对文艺的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继承性与创造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生活实践与艺术实践、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破除迷信与解放思想的关系,对作家的个人素质建设,等等,都辩证地论述了它们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纵观这些论述,周恩来文艺工作的辩证法思想贯穿着这样三个原则:全面性,主导性,适度性。全面性是把文艺放到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大背景下全面观照,又在具体问题上充分顾及矛盾的各个侧面。主导性是在顾及矛盾的各个侧面时,不是等量齐观,而是根据具体情况找出其中的主要方面,加以解决。如他在谈到文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关系时,说:“既要思想性,又要有艺术性,主导方面是思想性。”适度性是指周恩来在处理全面性与主导性的关系时,非常注意对度的把握,很讲究分寸,既注意防止强调主导方面过了头,又要注意“不及”,从不走极端。适度性的把握与否,是能否在文艺工作中彻底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关键问题。
  周恩来深刻而丰富的文艺工作辩证法思想,也是当代中国文艺实际的产物。能否辩证科学地处理文艺工作中的各种关系,防止“一条腿走路”的片面性,始终是关系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大问题。正如周恩来所说:“原则好像容易谈定,但是一到执行起来,忙于这方面,就忽视了那方面。”周恩来的文艺工作辩证法思想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将来,对我们搞好社会主义文艺建设,都有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意义,值得我们的作家艺术家和文艺领导工作者学习领会。今天,文艺工作既要反对过去那种图解政治、粉饰生活的“左”的倾向,也不能因此而抛弃文艺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既反对过去那种“高、大、全”的创作模式,也不能丢弃作家艺术家应有的责任感和道义感;既要否定过去思想改造中“左”的粗暴做法,也不能放松作为一个灵魂工程师应具的思想、道德修养;既要强调尊重文艺规律,也不能因此而否定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既要发扬艺术民主,防止横加干预,又要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能听之任之;既要强调文艺价值实现方式选择的多元化,也不能因此忘记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