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沟通古今 融会中西 ——评《文学价值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21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沟通古今 融会中西
  ——评《文学价值论》
  董学文
  文学价值理论是一门新起的文艺学分支性学科。最近,敏泽、党圣元同志的《文学价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出版),无疑是同类著作中颇有分量、最具特色的一部。
  该书作者立足于从“客体的存在、作用对于主体需要、效应、发展的意义”上来理解和界定文学的价值。认为文学的价值,既在于忠实地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现实生活,又在于作家主体的能动的创造性。作家在对于生活独特感受、发现的基础上,出于情感的和思想的需要,通过想象和幻想,以语言符号为手段,对世界进行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或者在特定的遭际、感悟中,某种独特情感得以诗意的宣泄与抒发,这便是文学价值的所在。显然,作者的学术立场是唯物的、辩证的。
  该书没有仅仅停留在对一些文学价值现象的描述层面上,而是努力探索文学价值的根源及评价标准的理论规范,因而,使得整个论述具有浓厚的理论色彩。
  该书的整体结构很像一把扇子:它的“上编”是对中、西文学价值思想产生、形成与发展所作的纵向历史考察和分析,脉络清晰,史料详备;它的“下编”则如展开来的扇面,对文学价值学说的理论框架模式及其内涵进行了横向的当代阐释和建构,周密系统,论理到位。这种史论结合的研究思路,令全书有较为明显的丰富性和厚重感。
  作者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学价值观的前提下,依据文学价值生成到多维实现的内在运动过程,广泛汲取前人的思想资料及今人的学术成果,沟通古今,融会中西,对文学价值理论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梳理和论证,有见地地纠正了在此研究领域的一些偏颇和误解,有理有据地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独创与新说,这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尤其值得着重指出的是,该书作者在文学价值理论研究中,十分注意把握和开掘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思想精华,从先秦到近代,都有所论列,让读者初步看到了民族文化遗产中蕴藏着的独特的带有文学价值论因素的宝贵财富和思想火花。这不仅构成该书的一个显著特点,而且,对那种认为中国古代没有价值论思想、建设文学价值理论只能取材于西方的虚无主义观点,也是一个有力的回答。我们有理由说,该书作为文学价值论研究的专著,突出地具有中国气质和中国特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