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文化视角”引起广泛共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21
第7版(文化)
专栏:

  “文化视角”引起广泛共鸣
  1月8日话题《饭桌上,谁先动筷子?》:
  让“小霸王”变成“小绅士”
  山东莱阳54752部队刘运河:要让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小霸王”变成“小绅士”,不妨经常让他们和父母一起做点家务,学会体谅别人。西方社会那种“没人情味”的教育方法也可借鉴。我们虽不能像西方人那样让孩子用钱打借条,但让孩子记住父母为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一笔笔“账”,对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却是大有好处的。
  文章说的就是我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教育学院离休干部沈玉琛:文章中提到的乐呵呵地看着孩子大包大揽的祖辈,似乎就是我。优生优育使全家人对孩子都有释放不尽的爱,这是无可非议的,但不能背离“严是爱,松是害”的原则。
  海南退休教师许家铎:每次读罢这篇文章,都要落下几滴热泪。多么盼望这样的文章多见于报纸杂志上,更不用说在人民日报上。向你们深鞠一躬!
  先敬老后爱幼
  辽宁绥中县宽帮镇大力村李景祥:现在有些年轻父母对孩子是未饥先食、未渴先饮,关怀备至,要月亮不能给星星,而对老人,视为累赘百般嫌弃。还是像郑板桥所写的“敬老如子”好。
  谁先动筷子因情况而定
  四川峨边县档案局郑光齐:休闲、节假日,应当坚持长辈为先,平辈之间提倡小的让大的。除此之外,就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不可硬性规定谁先动筷子。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快节奏。
  福建南平市府前路于晓雨:创新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如果对“谁先动筷子”、“父母在不远游”一类旧的繁文缛节,这也放不开,那也丢不下,势必会成为一名阻碍社会发展的“老古董”。
  1月24日话题《现代人:何处是家乡?》:
  对于家乡,世人有一种“围城”心态
  安徽铜陵市市政处张孝永:对于家乡,世人普遍有一种“围城”心态。久居家乡,固然使人感到方便和习惯,但有时又会产生憋闷、压抑之感,觉得“外面的世界真精彩”。而那些长年远离家乡的人,则常怀“月是故乡明”之憾。永不满足、不断探索是人的天性。
  “边缘人”的尴尬
  张家口市宣化区交通局医院顾春军:我从少年时便走出了那个山村,在外求学与工作已十几年。回到乡下,村里人再也不愿意接纳我。因为我已失去了原汁原味的乡音;儿时的伙伴关注的是农业的收成,而我更多地思考着自我的发展,共同的话题已不复存在。城里人也难接纳我,因为我的普通话发音中总有浓浓的乡音;受乡下的影响,自己的生活习惯与城里人也总有区别。我常自问:我是谁?我来自何方,又欲走向哪里?终于有一天,我明白了:我是一个“边缘人”,生活在城里人与乡下人的夹缝中。
  从家乡到他乡,人会变得更坚强
  广州韶关市87390部队排长孙伟岭:离开家乡到部队以后,我走过了许多地方,不管是偏僻的山区还是热闹繁华的城市,都走不出我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特别是在工作、训练之余,晚上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时,这种思乡的情愁会更强、更浓。
  社会在向前发展,人的流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我认为,离开家乡到他乡,会使人变得越来越坚强,会使人生的亮点多起来。对于我们军旅中人更是这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