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阿根廷的探戈文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22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阿根廷的探戈文化
  李志明
  “亲爱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当我重新见到你时,心中便不再有忧伤与怨恨。”这是一首阿根廷家喻户晓的探戈歌词,凭着它激昂而又略带伤感的曲调,阿根廷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准确无误地辨认出自己的同胞。对于大多数外国人来说,探戈只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舞步,而对阿根廷人特别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全国一半人口聚居那里)居民来说,它已是与生活密不可分、融化在血液里的文化。
  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博卡区,是一个老城区。那里有举世闻名的博卡足球俱乐部,马拉多纳正是从那里走上了世界球星的道路。但博卡这个地名叫得响,不仅是因为足球,更重要的是因为探戈就诞生在那里。博卡在西班牙语里是口的意思,100多年前博卡区是布市最重要的港口区,阿根廷盛产的小麦、羊毛和牛肉从这里出口到欧洲,新移民也是从这里登陆。那时,年轻的阿根廷共和国正进入稳定发展的时期,农村居民进城谋生,大批欧洲移民涌向新大陆,布宜诺斯艾利斯迅速扩展。码头区是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新来者聚居的地方。每当日暮,辛苦劳作了一天的穷汉们便聚集在小酒店里饮酒作乐,或打牌或跳舞。不同国家的移民带来不同的舞步和音乐,它们互相融合,形成了被称作探戈的独特音乐节奏,它既有高乔人(草原牧民)的剽悍,又有南欧人的浪漫多情,酒店舞女又使探戈舞步多了一层放浪色彩。探戈歌词则抒发了人们胸中的痛苦和不平。探戈由于始兴于烟花场所,起初为当地上流社会所不齿。只是当探戈舞被欧洲人加以发展又传回阿根廷后,崇尚欧洲文化的阿根廷上层社会似乎才“发现”了它。本世纪20年代,一些诗人、作家开始为探戈写词,音乐家为探戈作曲,探戈演化成雅俗共赏的艺术。
  生活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处处能够感受到探戈的影响。打开收音机,有专播探戈的音乐电台;看电视,有每周一次的固定探戈节目。探戈在阿根廷是可登大雅之堂的民间艺术。旅游者一般去看夜总会式的探戈表演,市民们则习惯于演出季节去音乐厅欣赏上百人组成的市立探戈乐队的演出,那气势同交响乐队的演出无二。在布市,男女老幼几乎人人能唱几句探戈,著名的探戈曲目几十年传唱不衰。人们提起探戈名家如数家珍。三四十年代杰出的探戈歌手兼好莱坞电影明星卡德尔将探戈艺术发展到顶峰并使其扬名世界。可惜他因飞机失事英年早逝。阿根廷人民尊崇卡德尔就像我们中国人尊敬京剧大师梅兰芳一样,布宜诺斯艾利斯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大街和地铁车站,他的唱片至今还在出售。
  遗憾的是,在阿根廷探戈舞已经不大流行,除了专业演员外很少有人会跳了。国外舞厅舞中的探戈,华丽夸张有余,却少了探戈热烈放浪的韵味,与“正宗”探戈相去甚远了。阿根廷舞台上的探戈仍然保持着它的原汁原味,交叉步、踢腿、跳跃、旋转,野味浪劲十足。近年来,不少阿根廷人在国外常因受邀而不会跳探戈感到尴尬:来自探戈之国却跳不来探戈,实在惭愧。于是,教跳探戈舞的学习班兴旺起来。这也说明阿根廷人把探戈视作自己的民族文化。
  周末在遍布全市的街心公园散步,常常可以遇到三五成群的老人聚在一起,一只按钮式手风琴伴奏,几个人摇头摆尾引吭高歌,唱的都是老探戈,歌者动情,听者会意,唱到妙处喝彩声四起,那情景与北京公园里老戏迷唱京剧段子的模样如出一辙。只有这时,你才能领悟探戈在阿根廷人生活中的位置。
  传统的阿根廷探戈舞表演 周瑞金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