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听伊连柯讲中国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2-22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听伊连柯讲中国故事
  冯向杰
  在南斯拉夫美丽的旅游城市阿日阿拿拉维茨,我们与来这里办公务的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科技文化局局长波里斯·伊连柯不期而遇。他邀请我们到一家以一位昔日塞尔维亚王国的皇帝名字命名的饭店共进晚餐。
  饭店是一个花园式的古典院落,餐厅正面墙上挂着这位皇帝的油画像,画的并不高明,画像两旁挂着王冠和据说是这位皇帝生前用过的佩剑。四周墙面上几乎挂满了古典照片,说它“古典”,因为照片上的人物均是18、19世纪欧洲贵族装束。这些照片是皇族的“遗物”,但这家饭店并非皇族后裔开设,只是皇帝的故里距此不远而已。
  椭圆形餐桌围坐着以伊连柯局长为首的当地陪同官员和我们几位中国画家。在“皇家饭店”吃饭,话题自然离不开皇帝,健谈而风趣的伊连柯席间自告奋勇地讲了一个中国皇帝的故事:很多很多世纪以前,有一个中国皇帝,他有强大的军队,他的军队、战车排列起来,有万里长城那样长。他下令将他庞大的军力进行备案,于是上千人花了上千个日子将一兵一卒,一车一马,一矛一戈,甚至士兵腰间的一个佩环都登记入册,每个士兵的胡子、眼睛、着装、军衔、年龄;每匹战马的形态、颜色包括一条尾巴都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来,凡军队所需的一切无一遗漏地注册收入一部“巨著”。皇帝很清醒地知道书籍是不会永存的,所以他绝对不会让编写的军事巨著写在纸上,而是下令用陶土烧制与真人、真马、真物一样大小的陶俑,数量相等于皇帝的军队,并不许每一个陶俑士兵雷同,也不许遗漏一件军需物品,包括一个佩环。这样又经过许多年、许多人的繁琐劳动,一部用陶土烧制的“军事巨著”完成了。皇帝马上下令将他的陶俑大军全部埋入地下,当时有人不解,问皇帝为什么要埋到地下,皇帝回答道:他们是一本书,我要把这本书送给那些超越时间和空间之外的人,所以他们必须通过延伸在时间和空间之外的道路到达那里,这条路就是地下。
  这本书在地下带着自己的信息,走过了漫长的世纪。这部用陶土写成的军事巨著,带的信息可能是战争,也许正相反——为了和平永驻人间……
  故事讲到这里,中国人听了谁也会知道是再熟悉不过的秦始皇和兵马俑的故事,但伊连柯讲来,却是那样的传奇,近乎天方夜谭,富有想象和艺术创造,而且不失真实和动人。我佩服他讲故事的艺术才能。后来伊连柯告诉我们:这个故事是他正在翻译出版的《中国秦兵马俑》画册的序言。序言是他请南斯拉夫一位有影响的作家写的,他只是向我们“贩卖”了这个故事。在中国绘画展贝尔格莱德开幕式上,他又让南斯拉夫一位电影演员朗诵了这个故事(序言),数百名听众鸦雀无声,沉浸在秦俑大军传递的信息之中。
  我不由得敬佩伊连柯的创意,作为一名负责文化艺术的官员,他深深懂得,任何世界经典艺术,要让本民族乐于接受并广而知之,首先要进行创造性的“加工”,而且要一再“贩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